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澎湃“迷笛”开启时尚滨城文化“序章”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葛肇敏通讯员李荣新薛艳梅
  “滨城区聚焦高质量发展滨城区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打造高品质生活””系列报道系列报道((上上))——文化篇
  编者按:“十四五”时期是滨城高质量转型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叠加,“五院十校N基地”加快布局,高铁高速纵横畅通,各类积极因素加速集聚,改革创新活力不断释放,为滨城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诸多优势条件。
  当前,滨城区围绕“富强滨州建设,滨城担当什么”这道时代命题,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化新滨城的发展方位,也凝聚了加快建设新的“六个滨城”的强大合力。全区正以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主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承载区、高品质生活的引领区、高标准工作的示范区,在落实重大战略、“双型”城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主动担当、争创一流。
  今日起,本报刊发“滨城区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滨城区在文化旅游、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做出的探索、取得的成就。
  千里黄河穿越广袤的内陆汇入万顷渤海,在美丽富饶的渤海之滨、黄河之洲,滨城区伫水而立。
  一曲厚重的历史长歌,传颂着帝师故里的文化底蕴,一条穿城而过的黄河,孕育着黄河福地的秀美神韵。
  正是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澎湃“迷笛”的乐音正开启时尚滨城的“序章”。
  作为2021中国滨州黄河文化艺术季项目之一的滨州迷笛音乐节,5月初,将在滨城区北海公园激情上演,3个大型舞台、50支乐队,许巍、丁武等摇滚乐坛大咖的到来,将为滨州市民烹制一桌风味独特的文化“盛宴”。
  迷笛音乐节历经20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音乐最响亮的品牌之一。之所以下大力气将“迷笛”入驻落户,不仅让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滨城区更具活力,也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更新颖时尚、更丰富多元、更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
  滨城区作为黄河文化、龙山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现有兰家遗址、侯家遗址、杜受田故居、滨州城墙遗址等在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馆藏文物630余件(套)。滨州民间剪纸、东路大鼓、锅子饼制作技艺、燕青拳、程派高式八卦掌等区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9项。
  近年来,滨城区创新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精心打造三条文旅线路,积极拓展五彩文旅板块,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以纵向深挖文化积淀、横向开掘自然风光,进一步满足全区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北海公园施工紧锣密鼓,为迷笛音乐节上演做着充分准备。十多天后,这座公园将迎接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乐迷,肩负起城市“文化担当”的任务,成为魅力滨城的一扇明亮窗口。
  近年来,滨城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水平,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目前,建有区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区级文化中心——“文化大厦”将于今年建成启用。同时,各乡镇(街道)均建有综合文化站,村居、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也将实现全覆盖。
  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滨城区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总分馆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构模式。以总分馆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区总馆+乡镇(街道)分馆+村(社区)服务点”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构: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进一步充实更新设施设备,在人员居住集中、文化辐射范围广、站舍设备完善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分馆和服务点,形成以点带面的文化建设发展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在此基础上,滨城区还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围绕元旦、春节等传统民俗节日以及重大节点,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文艺汇演、夏季广场文化活动等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讴歌新时代新生活。同时,每年“戏曲进乡村”公益演出覆盖到全部行政村(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锣鼓大赛等活动把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送到百姓身边。
  为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滨城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子九龙翻身鼓、民间唢呐、双管乐等传统民俗文化让游客在互动和参与中,亲身体验文化魅力。
  目前,杜受田故居传统文化研学游系列活动已逐步向东营、淄博、德州、济南等周边地区辐射,有效扩大了滨城乃至滨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了当地特色旅游产品的内涵,将进一步提高滨州杜氏家风家教文化的影响力和4A级景区的知晓率和知名度。去年,由最高检影视中心立项出品的《杜家大院》剧本杀青,电视剧也预计将于2023年初正式上映。(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