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沾化讯(通讯员贾海宁李猛宋培毅报道)“近几年,冬枣生长成熟时节,干旱、大雨等天气时常出现,缺少设施大棚的保护,冬枣产量逐年下降,产业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都深知只有高品质的冬枣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日前,沾化区下洼镇人大主席杜海青向枣农们介绍说。
该镇坚持与时间赛跑,向市场要效益,提出冬枣产业转型升级工程等“六大工程”,同步开展沾化冬枣转型升级暨解放思想大讨论,积极组织动员枣农赶早春,抢农时,全力推进冬枣产业转型升级。今年,该镇按照“点、线、片、园、区”的发展规划,保证冬枣产业发展持续提质增效。62个村纷纷建起冬枣产业示范点,25公里长的永馆路、东滨路采摘线路将全面掀起大棚建设的浪潮。同时,进一步完善旅游要素,形成产业发展隆起带,3.6万亩高新技术产业园构成了秦口河精品片区,重点打造10个村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为推动冬枣产业发展,该镇列支专项资金作为奖励激励资金,对设施大棚建设、沾冬2号改良且集中连片面积在10亩以上、5亩以上、3亩以上分别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同步实行网格化管理,组织乡土专家、种植能人成立技术培训团队,建立全覆盖培训机制,点对面、面对点,解决技术问题。计划规范化建设沾冬2号冬枣专业销售市场,建设电商物流平台,解决渠道和价格问题,推动冬枣产业转型升级。
“过去我们老百姓种地就是靠天吃饭,如果老天爷不给面子,可能连续几年有大灾害,造成减产绝收。现在设施农业直接挑战我们传统的种植模式,由露天栽培转变为设施栽培后,可以控制冬枣生长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不仅能促进冬枣高品质生长,而且成果的卖相和口感要比以前好很多,也让枣民的收入翻了好几翻。”该镇人大代表、尚泊头村党支部书记张鹏说,“现在我们有政策支持、奖补扶持、技术指导和销售市场,剩下的就一门心思努力把冬枣产业发展好。”
当下,设施大棚建设春忙景象在下洼镇各村庄火爆上演。张王二村枣农王明堂,去年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没有改变他对产业发展的决心信心,利用在家休养的时间,联系了工程队又把新接的4亩二代冬枣全部盖上大棚。郑家村村党支部书记郑洪暄带头组织流转200亩土地,成立舍予冬枣品牌管理公司,并已将其中17亩全部改良成“沾冬2号+设施大棚”的黄金搭档。
“下洼是沾化冬枣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冬枣产业是我们最大的品牌和名片。新的一年,我们明确将发展好冬枣产业确定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全力以赴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该镇党委书记姜竹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