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邵一娟通讯员张志刚报道)在滨城区秦皇台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食用菌种植基地,一座座食用菌大棚依次排开,棚内灰白色的菌棒摆放得整整齐齐,一簇簇蘑菇“争先恐后”地从袋口攒着劲儿向外生长,甚是喜人。
每天早上6点,东石营村党支部书记赵宁波都会准时来到棚里,和工人们一起采摘蘑菇,然后进行挑拣,并整整齐齐码放在食品箱里,销往市区各大超市和市场。
“我们村的这两个大棚已经卖了近5万元,除去成本,村集体可以增收3万元,这一批菌棒还能出两茬蘑菇,最少还能收入1万元。”看着棚里茁壮生长的蘑菇,正在干活的赵宁波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
据了解,基地大棚是中央扶持资金秦皇台乡食用菌种植项目,该项目占地11.26亩,总投资300余万元,利用中央扶持资金250万元,建设高标准食用菌种植大棚10个,并配备加工、包装车间,项目建设大棚归村集体所有,由秦皇台乡党委、五个村集体、滨州市福哲思蕈菌有限公司三方协作运营,实现了村企融合发展。
“项目由乡党委负责全程监管,段李家村、东石营村、北牛王村、齐家村、洛王家村5个村负责注资及运营,福哲思蕈菌有限公司负责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服务,每个大棚可实现年纯收入2万元,村集体实现纯收入4万。”负责项目运营的该乡人大副主席王静介绍说。
在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秦皇台乡坚持组织统领,由乡党委负总责,五个村党支部领办成立合作社,并成立联合党支部,在此基础上成立协创联合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社发展产业、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形成了“一核多元、融合互动”的组织体系。
同时,借助滨州市福哲思蕈菌有限公司自身人才技术、市场信息、品牌效应等优势,改变以往大棚种植的“粗放管理”模式,打造一支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由专业技术人才盯靠项目现场,负责菌种选育栽培、产品生产,构建“实体店+电商”“批发+零售”的销售体系,在帮助合作社食用菌品质升级的同时,提升经营组织化水平。
依托合作社,村集体不但实现了增收,还为附近村民提供食用菌种植培训及工作岗位,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高群众致富能力。“从这里的食用菌大棚开始建设起,我就来这里干活,现在我们在这里做工一天就是100多元,每天都有10多个人,大家都愿意在家门口务工。”一位正在基地干活的村民说。
秦皇台乡党委书记姬晓龙表示,联合党支部以食用菌大棚为载体,通过组织联建、治理联抓、产业联兴,解决了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村小、村弱、村散的问题,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乡村同频共振、联合振兴。
下一步,该乡将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集聚工程,以蘑菇种植基地为龙头,计划发展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100亩,合作社社员种植大棚400个,年生产能力1200吨,打造“食用菌种植先行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