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以实干践行“走在前列”的殷殷嘱托
——我市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纪实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罗军通讯员张双成于友华
  “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殷殷嘱托明确了山东发展道路和方向。
  大美黄河,奔腾不息。深思躬行“山东走在前列,滨州担当什么;富强滨州建设,百姓得到什么”的实践课题,在新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市委市政府带领390万滨州人深化“六问八策”,践行“七富七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担当、实干和奋斗谱写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的壮美诗篇。
  2020年,滨州作为山东唯一地区,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2020年12月28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家义亲手将这块凝结和代表着富强滨州建设成果的“金字招牌”,交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手上。
  法者,治之端也。“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取得,以鲜活的实践证明了“滨州人能,滨州人行,滨州的发展大有希望”,见证了滨州上下一心努力建设富强滨州的实干征程,踏出了奋楫争先、扎实践行“走在前列”嘱托的铿锵足音。
  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树立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标杆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政治高度出发,发挥法治对富强滨州建设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19年5月,中央依法治国办印发《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启动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评估认定,树立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标杆。
  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主要任务,把法治政府建设放在历史发展的坐标中进行战略考量和布局,深入剖析滨州高质量发展进程存在的短板和差距,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提供有效制度供给,高标准推进创建工作。
  加强顶层设计抓工作落实。2016年,《滨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印发,明确规划了法治政府建设的“路线图”“施工图”。2017年,全国首创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管理体系,每年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工作推进重点,年终专题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以微观手段撬动宏观任务落实。
  突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市委、市政府把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法治建设履职情况作为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
  2019年以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不断推动法治滨州各项工作制度、运行机制规范化建设,逐步发挥出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加速推进:“放管服评”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大幅优化;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健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加强;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全面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程度不断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稳步提高……
  经过自愿申报、省委依法治省办初审、中央委托第三方集中书面评审,并择优进行实地评估、人民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后,2020年7月31日,中央依法治国办发布《关于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共公布40个示范地区、24个示范项目,我市成为全省唯一上榜的地市。
  法治轨道上加快机制创新深化流程再造,打造“滨周到”服务品牌
  京东物流分拣作业厂房加建项目,因京东物流华东片区快件量激增,急需开工建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帮办代办、并联审批、告知承诺等措施,一天之内帮助企业办理了高压新装增容、供电设施设计方案审查、供水设施设计方案审核、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供水报装、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等七项业务。
  同样的还有山东厨玛特商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从取得《土地不动产权证》到拿到自主发包证明、图审合格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七个证,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近年来,我市聚焦营商环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倡树“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营商服务理念,坚持法治思维,在法治轨道上打造“选择滨州、呵护一生”的“滨周到”服务品牌,对照全国营商环境18项评价指标,进行流程改革,进一步拓展“一网通办为标准、帮办代办是底线”的流程再造,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深化“放管服评”改革,223项审批事项全集中,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开办企业帮办代办,实行“多审(图)合一”和“拿地即开工”模式,开展“证明材料不用跑”改革,建立线上线下协査机制,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建立清单管理机制,编制并统一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张清单”,逐一明确法律依据实施主体、监督方式、责任方式等相关事项,权责一目了然。
  就拿并联审批来说。之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环节多,涉及层级、部门多,条块分割、协作不畅,“信息孤岛”、各自为政,职能交叉、重叠脱档,制约了行政审批效能提升。
  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在法治轨道上进行,方能行稳致远,见到实效和长效。
  对此,我市通过立法赋权明责加以破解,制定实施了全国设区市首部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并联审批管理的地方法规——《滨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管理规定》。
  据统计,通过阶段受理“一张表单”、工改审批管理系统、告知承诺、帮办代办等便企利民措施,可使企业申报填写要素数量缩减42.6%,申报材料缩减67%,审批时限压减79.3%,审批提速提效效果显著。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滨州市大力加强诚信建设,深入实施“3511工程”,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同时,成立企业家协会,接续举办“滨州企业日”活动,建立“e盏茶室”平台,设立企业“旗帜广场”。
  2019年,滨州营商环境评价列全省第6位、提升8个位次,当年12月获得“2019(第二届)营商环境执行力奖”。
  市场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2020年1至11月份,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6.75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2.63万户,实有企业、新登记企业增速分列全省第3位、第4位。
  抓住决策、执法和监督三个环节,将政府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法治政府,顾名思义,就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具体而言,是指行政权力的设定、行政权力的运行和对行政权力的监督都应当被置于法治的轨道之上。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多年来,我市为培树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力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创新建立了领导干部日常学法、用法、守(普)法、考法、述法“五法并举”制度。
  2020年,学法用法考试进一步推开,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等部门利用法治宣传教育云平台,一个月内对全市3.6万余名国家公职人员进行了在线学法用法考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行政决策,是在政府工作前端实施的重要行为,特别是重大行政决策,往往关乎人民的重大利益。
  我市注重完善行政决策配套制度建设,在制定实施了《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办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査规定》基础上,又制定了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实施情况评估等五项配套制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五个必经程序”。
  探索政府决策流程再造,创新建立“5433合法性审查机制”,要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严把内容、程序、格式、文字、政策法规“五关”,汇报稿要包含上会的必要性、起草和审查过程、起草依据和研究事项主要内容、有关情况说明和实施建议“四要素”。在此基础上,要突出做到“三全三不”,即政府决策法制全审核、重大审核法律顾问全参与、常务会议司法局长全列席;议题不经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审签不审核、不经合法性审核不上会、不按审核意见修订不研究。
  行政执法作为政府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是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
  我市深化执法监督、执法流程、案巻评查、执法队伍、执法过程建设建设,不断提高规范执法水平。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目前,全市92个乡镇(街)全部设立综合执法办公室,建立了执法平台。
  行政执法监督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我市建立涉企执法备案管理制度,健全了执法备案、随机回访、投诉处置三项机制,制定“不罚清单”和“轻罚清单”,规范涉企执法,减少企业迎检负担。
  权力制约监督的重要性不亚于权力本身。市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2020年,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和履行法院生效行政裁判率实现两个100%。
  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效能,对发现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复议意见和建议,促进相关部门整改。2013年实施行政复议集中职权以来,市政府受理复议申请2030件,审结1945件,因复议引起的行政应诉案件只有71件,复议后被诉率从21%下降到1.4%,和解率达36.8%。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我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以监督倒逼政府服务效能提升。
  2019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政务公开“三亮”活动,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年初亮目标、年中亮进度、年底亮结果。聚焦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问题,开通了融媒问政栏目《问政滨州》,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监督。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富强滨州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稳定之基。
  法治政府建设中,我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引导企业、群众通过法治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用法治方式保障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2019年以来,我市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由市委政法委牵头32个机关部门,以党建统领流程再造,探索构建资源整合、多网融合、智能聚合、服务联合“全科大网格”,以“联社联亲,入网入心”破解网格“多网并立、多头管理、基层薄弱、力量分散”诸多难题。
  2020年,我市实施全科大网格效能提升工程,追求网格体系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矛盾纠纷全调处、为民服务全方位。经优化调整,全市共划分网格6944个,配备网格员10800人;研发“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市、县、乡、村、格五级纵向贯通,市直相关部门横向联动,初步形成了全域联通的社会治理数据网,累计流转处置各类社会治理及民生服务事项60万余件,有效办结率99.8%。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巡查走访群众794.9万人次、开展便民服务213.9万余次、服务复工复产25.6万余次。
  2020年下半年,我市又在全省率先启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地方性立法工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立法赋能。目前,已完成《滨州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起草工作并提交市人大一审。
  法治社会建设,首要的是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多年来,我市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调动党委政府、执法司法机关、法律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积极因素,努力构建“法律服务全方位”格局。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建立完善非诉讼纠纷一体化解决机制,在沾化区、惠民县、博兴县开展试点工作,全面构建起“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现半数以上矛盾纠纷通过非诉讼机制解决。
  实施政府购买专职人民调解员服务,县、乡专职人民调解员全覆盖。推进“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治在线服务三大平台对接融合,整合服务职能,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检察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公益诉讼案情通报和线索移交双向机制,有效提高了公益诉讼工作的刚性和力度。
  推行“法律援助点援制”改革,法律援助案件指派与点援双结合。优选203名律师成立“法律援助点援律师库”,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行公开,方便群众挑选。
  疫情防控期间,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组建了“1+5”企业法律服务团,探索施行花钱和不花钱“两种模式”,公益、聘请和免费服务一年“三种渠道”,为全市企业提供惠企政策落实法律服务。
  此外,我市还组建了由300名律师组成的宣传队,走进300个社区宣传《民法典》,将《民法典》的宣传努力推送到“最后一公里”。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