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国庆逢中秋河畔小村喜“分红”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任宵

  
  10月1日国庆节,又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喜庆团圆的日子里,滨州黄河岸边沙河街道于新村的48户村民更是喜上眉梢,这一天是他们土地流转下半年的“分红日”。
  于新村在沙河街道是个小村,只有72户人家272口人,耕地200多亩。目前参加土地流转的有48户总共81亩多地。当天早晨七点半,于新村的大喇叭响了起来“参加土地流转的各家各户,快到村委会领钱啦!”很快,男女老少挤满了村委会的院子,大家喜笑颜开,排队等着领取分红,回家过个好节。
  今年85岁的于福忠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子孙们都在城里生活,平时老人一个人在家,自己还有六分地,因为年事已高不便劳作,就将土地流转了出去,如此一来,让他一年收入七百多元钱。老人说,本来自己也种不了地了,即便是种上麦子,一年也就收入三四百块钱,不够功夫钱,土地流转了,收入增加了,自己平时就钓钓鱼,有机会就跟孩子们团聚团聚。
  于新村党支部书记于建华表示,村里像于福忠老人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留守老人大多也没有能力种庄稼,他们便在地里种起了树。2019年,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乡村振兴服务队入驻该村以后,了解了这个情况,黄河岸边如此肥沃的土地大多种了树而没有种庄稼,不得不说是一种资源浪费。经过多方调研,服务队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的落地,将滨城区军宝农业合作社招引到于新村,与村民们签订流转协议,以1100元每亩的价格租赁村民的土地,进行规模种植。
  合作社负责人聂宝申对这片土地非常满意,他说,黄河岸边水源充足,种的谷子、豆子、玉米的产量大,质量高,口感好;其中玉米是给上海一家公司代种,将来出口海外。在经过流转形成规模化种植的谷子地里,饱满的谷穗已经压弯了谷苗。聂宝申说,国庆假期就收了,今年风调雨顺,每亩地能产出谷子350多公斤。
  “土地流转可以说是三方共赢”,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宋淑萍说,“对于老百姓而言,增加了收入,解放了劳动力,可以抽时间打打零工再挣一份钱,老人们也有了时间专心照顾孩子;对于农业合作社而言,规模化种植降低了各种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更高了;同时,道路和沟渠也流转出去,让村集体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服务队的努力协调下,沙河街道的齐耿、码头、小安定和于新四个村都开展了土地流转,流转面积超过1500亩。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