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50人的小村大家庭 国庆中秋团圆如过年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邱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阖家团圆日,举国欢庆时。这是2020年国庆中秋佳节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与祖国最真实的写照!我的一家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缩影。
  国庆逢中秋,十九年一遇的好时节,家里人早在一个月前就盼着这一天的团圆了!也因为今年的特殊性——新冠疫情的原因,大年初二家人没来得及团圆。在50多口人的期盼中,我们家的大团圆从大年初二改为国庆中秋这个家国共庆的日子!
  春节之外,50个人能围坐一起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亲人们有远在郑州、成都工作的,也有在企业工作过节不放假的,更有在媒体工作随时被调遣的。但是大家都一致商议好:尽量安排好身边的事,中秋节回家团圆!
  我们家为啥有50口人呢?是这样的,父亲共兄妹8人,他们各自成家立业后,就有了我们这辈更多的孩子们,然后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在我记忆中的40多年里,我们始终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爷爷奶奶在的时候,父辈的孝顺在村里算得上是楷模。十年前,爷爷奶奶相继离世,他们留下了“中国式”家风,我们一家人的友爱团结从没淡漠过。逢年过节、或是父亲生日、或是婚娶生育都是我们家人团聚的日子;甚至谁家买房子置家什缺钱也是我们家人团结一致的时候,十多家人这家出三万块、那家拿两万元,凑起来也能抵挡一阵困难。亲情在相互帮助中更加浓厚,甚至是我们家的弟媳妇、姐夫妹夫也喜欢聚到我们的大家庭里享受亲情。
  2020年10月1日晚,邹平市长山镇西店村“老牌饭店”泰昌隆饭庄,我们一大家人团聚了,成都的、郑州的、济南的、滨州的家人们都回来了。这晚虽然天空时而飘落大雨,期待中的中秋月亮失约了,但是饭庄内团聚的家人们却是在美食与美酒的烘托下格外的幸福。大人们觥筹交错,孩子们嬉戏奔跑,桌上鸡鸭鱼肉,这就是一家人团聚的样子。热闹的氛围像是在过年。
  还记得今年春节大年初二,虽然我经历了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为疫情宣传的紧张加班,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要从滨州赶回小村和家人团聚。在村里的疫情防控检查点我却被阻止进村。这天,不在村子里的家人们都有同样的经历。这也是我记忆里我们一大家人第一次大年初二没团聚。
  “线下”不能聚,“线上”微信群里聚。记得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家人们在群里互相提醒:“要带好口罩”“尽量不要出门”“不要凑热闹”……在村里开办企业的堂弟加入了村疫情防控队伍,四叔向村里捐款1000元慰问村口疫情防控值班村民;疫情以来,我一直工作在新闻宣传一线,在电视台工作的大堂弟全副武装到防控一线采访……如同亿万中国人一样,我们一家人也在默默地、力所能及地为疫情防控做着自己能做的事情。当防控形势越来越好的时候,大家发红包祝贺,更期待一家人能早日团聚。
  10月1日,终于回到魂牵梦绕的村子。因为工作原因,平时回家的次数极少,即使回来了也是匆匆又走了。这次回到家,围着村子转了一圈,才发现村庄发生了彻底的大变化,阡陌交通、花红柳绿,不见了往昔的一身泥一身土。家家户户整洁干净,城里家庭有的村里也不缺,一辆辆轿车也略显村里的“停车位”不足。而一个个小院里新鲜的小菜园和一簇簇花草更令人心生羡慕。
  回忆起来,我们的村子一直在小康路上进步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村子里就兴起不少个体企业,自来水早流进了每家每户;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也在村民的勤劳中实现了普及;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村民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差不多每家都有个大学生。这次回家听大家拉起来,村里孩子们考学落户北上广的至少有十几个,博士硕士更不鲜见。而在我眼里,最惊喜的是村容村貌大变样,天然气和水泥路通进了每家每户,土地流转让老人们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下弄花弄草更安然地享受晚年生活。

扫码收看滨州网更多精彩专题报道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