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滨州讯(通讯员报道)近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推进落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情况的通报》,我市提报的“滨州市探索‘3+10+N’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新模式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项目入选全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优秀典型案例。据了解,全省只有5个案例入选。
近年来,我市实施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培育形成了以智能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5+5”十强产业体系。滨州市知识产权系统立足本地实际不断改革创新,采取政策引导、服务支撑、项目跟进3项措施,面向本地“5+5”十强产业发展需求,培育多个专利产业化项目,探索“3+10+N”专利转化运用新模式,推动全市高价值专利不断涌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中,对全市10条重点产业链建立台账、跟踪管理,赋能67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列全球或全国第一位。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要求,重点从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知识产权万里行”“助企攀登”等普惠活动以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建设三方面再发力,通过普惠工程实施推动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