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21日
又是一年小年日 家家户户迎新春
文章字数:775
  新华社天津1月20日电(记者周润健)1月22日,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北方传统的小年,而南方传统的小年则在腊月二十四。小年到,甲辰龙年即将别去,乙巳蛇年日渐临近,天南海北的人们都在高高兴兴地迎新春。
  民间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谓之“小年”,源于人们十分在意“过年”的心态。那么,何为“年”?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年的形成,来源于古人对季节、收成、天象、历法的认识,这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文化果实。年,首先是与农作物的收获相关。甲骨文中的年字,就是人背禾的象形字。《说文解字》曰:“年,谷熟也。”随着历法知识进步,古人又根据天象、物候等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年就成了这一循环的最好概括。
  中国人过年始于腊八,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这里所说的“年”指的是农历新年,也就是春节,俗称“大年”。与大年相比,还有一个相当于“预热”的小年。“甲子春侵腊,燕京又小年”,说的就是北方的小年;“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说的则是南方的小年。“从腊八到小年,再到除夕和大年初一,这二十几天,都是喜庆和热闹的过年节奏。”王来华说。
  旧时,小年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灶,这是我国南北共有的一项习俗。祭灶时,最常见的祭品便是又甜又黏的麦芽糖,意在招待好灶王爷,请他“上天言好事”,多说“甜言蜜语”。清代的一首小诗“岁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宝皆麦糖”,写的就是这个场景。“现如今,祭灶的习俗已不再时兴,但麦芽糖依然是过小年的标志性食物,人们用它传达求吉纳祥的美好寓意。”王来华说。
  春节,是中国人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宏大、最具狂欢性的节日,而小年又是迎接春节最响亮的前奏曲,人们开始紧锣密鼓地忙年了,扫房子、赶年集、理头发、买春联、做美食,而在外漂泊的游子们也开始收拾心情,打点行囊,准备踏上返乡归程。
  “壶觞迎小岁,灯火候仙坛。”迎小年,过大年,让我们热热闹闹地好好过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