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市的中心城区,近年来,滨城区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京
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机遇,立足全局、服务全市、发展滨城,深入开展“三大战役”,全面提升“八大品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成功入选山东省对外开放强县、省现代流通强县和省科技创新强县,品质滨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本期“跟着书记看项目”,记者跟着滨城区
委书记单纪亮,走进滨城区项目建设现场。
九环新越40万吨磷酸铁连续生产项目:滨城区产业发展“三个注重”的典范之作
“哪里有油田,哪里就有九环”,是滨州九环新越新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作为一家石油机械生产高科技企业,九环的抽油杆产量、产能均居全国第一位。近年来,九环进军新能源产业,在这个并不熟悉的领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该公司40万吨磷酸铁连续生产项目,正是九环新能源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该项目总投资25.78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7亿元,建设完成5万吨磷酸铁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作为省高质量发展项目,九环新越磷酸铁连续生产项目多项技术、工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首先是工艺领先,属于首创。我们自主研发氯化亚铁工艺,拥有磷酸铁及其制备方法、二元金属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等8项国家发明专利,优于市场上通用的硫酸亚铁工艺,生产成本较同行业平均水平下降20%。”公司副总裁郭才庆介绍,“其次是性能质效一流,项目生产的磷酸铁产品性能优越,放电率较同行业平均水平增长25%至30%;在低温和压实性方面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处于独树一帜的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该项目实现了循环用水零排放。九环自有的污水处理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可将废水回收利用,实现闭环生产,且无废气、废水、固废排放,工艺水平全国领先,绿色环保。
九环新越磷酸铁连续生产项目是滨城区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作为滨州主城区,滨城区对产业发展有着清晰明确的定位。
“滨城区对培育什么样的企业、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很清晰的定位,就是必须立足滨城实际、落实上级要求、顺应群众期盼,始终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滨城区委书记单纪亮表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三个注重’。”
“第一个注重是绿色低碳。”单纪亮表示,绿色低碳就是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在滨城区第十次党代会上,该区就提出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重点推进产业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滨城最亮眼的底色和最大的底气。
“第二个注重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未来的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单纪亮介绍。
说起科技创新,滨城区取得的成绩可以用“123”这组数字来概括。“1”是指成功摘下了“省科技创新十强县”这个“金字招牌”;“2”是指成立了2个省重点实验室,一个是围绕打造生物健康食品城成立的“省食品资源挖掘与健康食品创制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发功能糖类产品;另一个是围绕纺织加工产业成立的“省短流程印染新技术重点实验室”,重点研发高弹工装面料、抗菌纤维面料等;“3”是指3个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这3个重大专项也是滨城区未来产业的重要支撑。该区获批项目支持资金2847万元,获批立项项目和项目扶持资金均列全市第一。
“第三个注重是量质并优,培育‘量质并优’的产业生态,这也是我们在滨城区党代会上提出来的。”单纪亮表示,“‘量’指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总量、存量、增量;‘质’指结构好、效益好、品质好;‘并’指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振兴;‘优’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量质并优’,最终打造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的中心城区。”
中柔柔性屏用含氟聚酰亚胺产业化项目:打破国外产品长期垄断,实现进口替代
近几年,折叠屏手机在市场热销。折叠屏的诞生,离不开一种关键材料——含氟聚酰亚胺,原来这种材料被日韩等国家垄断,而在滨州,有一家企业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该产品的垄断。
山东中柔新材料有限公司柔性屏用含氟聚酰亚胺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0.8亿元,新上各种设备726台(套),产品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折叠手机电脑、卷曲屏幕等柔性电子、微电子、电工、新能源等领域,是目前国内首家能够量产含氟聚酰亚胺的企业。
“聚酰亚胺是综合性能优异的有机高分子材料,高绝缘性能,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微电子、电工和新能源等领域,被称为‘解决问题的能手’。”该公司总经理于克波介绍,“作为未来新型显示材料领域的关键战略材料,含氟聚酰亚胺的市场需求具有不可替代性。目前,国内市场需求3000吨/年,增速超过50%。我们公司这个项目可以高质量连续稳定供货,一举打破西方国家在此领域的垄断格局。”
截至目前,该项目一期年产1000吨六氟环氧丙烷项目建成运行,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60万元,税收850万元;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其中年产3000吨六氟环氧丙烷项目已建成试运行。
中柔柔性屏用含氟聚酰亚胺产业化项目,是滨城区通过招商引资盘活闲置低效资源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该项目成功盘活土地131亩,产值提升5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给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带来了重大机遇。
“面对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滨城区抓好平台载体建设,目前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创建,同步推进化工园区调区扩区和农高区创建‘三区同创’,确保项目来得了、落得下。我们抓好要素保障,重点解决好企业用水、用电、用汽三个要素保障,降低企业的生产、生活成本。”单纪亮介绍,“在推进项目过程中,我们不等不靠、积极作为,坚持‘依法有法办、有法依法办’,向‘五未’土地、闲置厂房、工业技改要效益,倒逼低效企业转型退出,挤出发展空间、压出转型潜力、走出精明之路。”
滨城区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因企施策、依法处置”原则,建立健全闲置资源盘活工作机制,通过依法破产重组、强化招商引资、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对上争取等举措,全力做好闲置低效资源盘活工作。2024年,盘活闲置低效资源8处,通过新建项目,竣工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80亿元,提供工作岗位2000余个。
中裕优质小麦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十大系列600多种产品,把每一粒小麦“吃干榨净”
在中裕,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只要产品足够细,糟糠、麸皮都有戏”。
本着“把每一粒小麦的内在利用价值彻底挖掘、吃干榨净”的原则,中裕将一粒小麦产出十大系列600多种产品。
“通常大家理解的小麦往往是被磨成面粉,变成馒头、面条或者面包。其实,这一部分仅占25%,剩下75%的其他部位,通过精细加工,已延伸到高纤维系列、预制菜系列、蛋白肽系列。我们率先实现了以小麦加工副产物生产膳食纤维、蛋白肽、抗性糊精、阿拉伯木聚糖四个全国第一。”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军介绍。
中裕作为一家“农字号”企业,在全国首创了“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中裕模式”,率先打造了我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终端化迈进,2023年中裕获评第九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优质小麦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总投资8.27亿元,主要建设小麦粉、膳食纤维、蛋白肽等生产车间,购置各类生产线等设备6万余台(套)。项目建成后形成年处理优质小麦100万吨产能,产业化生产优质面粉、小麦蛋白粉、膳食纤维、蛋白肽等,生产技术水平国内第一,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该项目年新增产值39.33亿元、利润6.1亿元,税收8200万元,可吸纳1700多人就业,职工年工资性收入1.1亿元。正在规划建设的10万吨粮食公用型保税仓库,年周转量50万吨,列入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级现代粮食物流产业示范园区。通过两个国家级物流园区的打造,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中裕的企业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滨城区委、区政府积极助力辖区企业梦想照进现实。
“每个企业和企业家都有打算和想法,这个打算和想法就是梦想,从大的方面讲,可以是发展思路、发展理念、发展目标;从具体小事来讲,可以是一项手续、一个诉求、一件困难。不管企业大小、贡献多少,我们都认真看待、平等对待。”单纪亮表示。
“帮企业实现梦想,政府要有担当作为,主要体现在‘三个一’:‘一个理念’,就是全区上下牢固树立‘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一个专班’,就是成立‘梦想办’,实体化运行;‘一个平台’,就是搭建收集企业梦想的服务平台,目前已收集大大小小企业梦想500余个,通过列出清单、分出类别、责任到人,明确时限,让梦想落实。”单纪亮说,“同时,社会要有氛围,就是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共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全方位提升企业的感受度和企业家的幸福感。”
三组数据反映“工业强区、产业富区”成效,为品质滨州建设贡献滨城力量
2024年,滨州市全面打响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滨城区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滨城发展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明显,全区上下形成了心齐、风正、劲足的良好势头。截至目前,全区市场主体总数达到9.3万家、新增市场主体1万余家,这说明我们的市场活跃度越来越高;全口径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93家,比上一年新增11家,这说明我们企业的贡献度越来越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63家,新增26家,基本实现了翻番,这说明企业发展的质量越来越好。”单纪亮介绍,“三组数据背后,反映出我们‘工业强区、产业富区’的成效越来越明显。”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围绕工业‘一城三园’、服务业‘四园四圈’、乡村振兴‘五大片区’布局提速发力,扛起中心城区的担当责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贡献滨城力量。”单纪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