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庄镇强盛体育公司,农闲时节的农村妇女在车间务工。 惠民县李庄镇“绳网部落”休闲绳网产品成为网络爆款产品。 滨城区三河湖举办钓鱼大赛,吸引了全国近300名钓鱼爱好者参赛。 “90后”朱振磊返乡创业,其公司生产的体育用品远销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记者李默摄影) 沾化区大高镇河东李家村的年轻人返乡创业,通过电商为渔网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伊娜渔具车间里,一位农村女工正在生产鱼饵。 滨州生产的路亚鱼饵 受到广大钓鱼爱好者青睐。 比赛结束后,参赛选手拿 到码头镇赠送的农产品。 “沿着黄河去码头”已经成为一块赛事“金字招牌”。(记者张丹丹摄影) 位于无棣县西小王镇的东易和(山东)户外装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裁剪、缝合、包装……流水线上的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在为意大利知名户外品牌Ferrino代工一批登山背包,该产品今年已经交付10万件。
在滨州,像东易和这样的体育产业正悄然崛起。它们规模不大,但“小而美”正成为它们的发展优势,这一艘艘体育产业的“小船”能快速把准市场脉搏,及时调整航向,借助小众产品在市场大潮中平稳向前。小船齐头并进,带动农村就业,吸引人才回流,撬动经济发展,为滨州的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产品“出海”,国际体育舞台也有“滨州造”
东易和是无棣雷威户外用品公司创立的子公司,是一家以自主户外品牌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多渠道、多模式经营企业,产品涵盖背包、服装、户外帐篷、护具等户外体育用品。东易和企业负责人朱振磊是一名“90后”,他在这个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20年,总结出了自己独到的一套“商业打法”。他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在产品创新研发上下大功夫。在经济环境并不理想的当下,2024年,其公司订单量几乎翻了一倍,成为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多个户外品牌的定制服务商。
说到国际市场,不得不提李庄绳网。李庄镇作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李庄体育绳网已经闻名遐迩。在强盛体育有限公司,张文光正指导员工打包一批通过国际电商平台接单的绳网产品。他介绍,公司今年过千万的产值中有60%以上走向国际市场,包括在近年来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冬奥会、足球世界杯等多项赛事上,都能看到强盛公司生产的产品。
李庄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镇有一定规模的体育绳网生产企业100余家,体育绳网织机1000余台(套),年产各类体育绳网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6亿元,占国内市场的一半以上,产品出口美国、中东、南美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赛事“引流”,让更多人爱上“滨州好品”
“沿着黄河去码头”已经是邹平市码头镇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这个金牌IP,已经平稳运作了8年,包括马拉松、自行车赛等多项重大体育赛事。十几万人次到黄河岸边“运动打卡”,体验黄河岸边人在画中游的畅快。
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沿着黄河去码头”半程马拉松赛候赛区旁,摊位一个接一个,当地的各种土特产、瓜果梨桃、非遗产品、“金码优品”、大锅饼、古法酿酒、大桥丸子等美食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赶大集、尝美食。码头镇文旅办主任张松表示,很多运动员携家带口前来参赛,在参赛之余,还会选择外出游玩。游玩自然少不了吃喝消费,就拿不起眼的大锅饼来说,赛事期间,摊主一天的大锅饼销量相当于平时一个月的销量。当地老百姓能够分享到赛事带来的红利,对赛事举办更是大力支持。经过多年经营,“沿着黄河去码头”赛事品牌让码头镇收获颇丰。今年,山东省体育局给当地修建了灯光球场和高标准室内健身房,让码头镇的老百姓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更加高涨。
南有码头镇沿黄奔跑,北有三河湖水边垂钓。
前不久,2024“好运山东·逐梦深蓝”垂钓运动联赛(滨州站)在滨城区三河湖镇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举办,赛事吸引了全国近300名垂钓爱好者参加。体旅融合,赛事引流,三河湖镇充分把赛事“流量”变为经济“流量”,借助赛事,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都能分到红利。三河湖镇能举办如此高规格的钓鱼比赛并非偶然,除了当地丰富的水资源,还有声名远播的“乐钓人”渔具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位于三河湖镇王素先村的渔具展馆内,60多种渔具鱼饵单品琳琅满目,这些产品都是由当地村民生产的。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独特的生产工艺,“乐钓人”渔具质量出众,虽然价格略高于同类竞品,仍在各大电商平台成为爆款产品,钓鱼爱好者们纷纷为这些“滨州好品”下单。
门口“上岗”,人才回流激发农村经济新活力
在沾化区大高镇河东李家村,今年的渔网渔具销售额持续高走,年产值超过3亿元。这个在徒骇河边只有127户不到400人的村庄,有超过70户人家常年以渔网渔具生产为业,辐射带动周边村庄3万人在家门口就业。河东李家村村支部书记李从吉说,前些年,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近年来,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创业。今年有40多个年轻人回到村里创业,通过电商,为渔网渔具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河东李家村路两旁,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渔网产品,李从吉指着一户人家说:“这家的年轻人是一名‘90后’,也是返乡创业的典型,一年能做到5000万元销售额。”
55岁的李花英正在车间里织着渔网,就在前不久村里组织的织网比赛中,她一举夺魁。周围的村民说,李花英闭着眼都比别人织得快。确实如此,如果织单扣,李花英一天能织2万扣,是一般人的两倍。按照工价计算,织2万扣的工钱是80元,一张价值上万元的6米高渔网,李花英仅用一个星期就能织完,这让她在家门口一个月轻松赚取四五千元。
生产渔网渔具让这个小村庄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也成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典型村,大高镇也摘下了“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金字招牌。
距离大高镇不远的下洼镇,依娜渔具公司的老板刘永来正在忙着打印快递订单。1996年,从天津来的刘永来扎根下洼镇,20多年来,他深耕渔具行业,其企业年产值达1600余万元。如何让企业更上一层楼,刘永来认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已经落伍了。刘永来22岁的女儿刘月辞掉北京知名互联网公司的高薪工作,返乡接棒父亲的事业,推出自主品牌,并在多个电商平台上建立商铺,将年销售额的70%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单单一个鱼钩产品,每天的发货量就超过5000盒。巨大的产品需求,让他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最多的时候有600多个就业岗位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招聘的“员工”大部分是附近村庄的村民,他们在务农和家务的闲暇时间到工厂上班,每天能收入上百元。
在滨州,体育产业虽然还算不上支柱产业,但已经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儿,它“润物无声”,在助力农村就业、农民增收上提供持久动力。近年来,滨州市体育局积极作为,扮演好“店小二”角色,为体育产业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提供“保姆式服务”,从产业发展资金的申请到示范基地的创建,从政策的辅助到市场的引导,努力帮助体育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滨州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冯丽丽表示,体育产业是健康产业、朝阳产业,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发展空间。在全社会积极赋能乡村振兴的当下,滨州的体育产业像一枚“棋子”,盘活农村丰富的经济、文化、生态资源,给乡村带来全方位的提升发展,结出许多实实在在的振兴成果。未来,滨州体育产业人将持续聚焦“三大战役”,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引领发展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为品质滨州建设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