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6日
市西街道推进“五治”融合 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本报记者田中岳通讯员董高峰李丽
文章字数:1,366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滨城区市西街道聚焦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致力于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借鉴。
  突出政治引领,提升基层治理凝聚力
  强化党建引领。市西街道紧紧围绕“抓党建促治理”主线,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构建纵贯全局的组织体系,确保基层组织的“根”深深扎进网格,与群众紧密相连,全面打通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实现与群众深度交融。
  提升素质能力。瞄准村级网格“两委”建设,市西街道重点解决少数基层党组织长期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自去年以来,分领域开展党支部书记轮训4期、全体党员轮训6期,完成1342名党员轮训;持续深化“周末党校”建设,共开办集中授课和现场教学41期,培训3700余人次。
  形成品牌效应。市西街道打造“红印市西”党建品牌,与辖区19家市直单位联通共建,成立“彩虹党建联盟”,激活和释放片区资源“红利”。深入开展党的政策互学、党建资源共享、党建社建共推、党员干部共育、党员公益共做“五个共同行动”,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强化法治建设,夯实基层治理保障力
  树牢法治思维。秉持“依法有法办、有法依法办”理念,市西街道通过多样化方式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抓住“宪法日”“国家安全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一系列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治宣传活动,如宪法宣讲、民法典普及等,并结合群众性法治文艺活动,聚力在全辖区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去年以来,重点针对街道暨社区、村居干部法治意识不强、法治知识较为欠缺的实际,依托街道法律顾问团队和共驻共建单位等资源,开展法治培训10余轮40余场,培训党员干部2400余人次。
  抓实矛盾调处。市西街道整合各类资源,成立集矛盾调处、司法调解、信访接待、社区矫正等于一体的一站式矛调中心,实现群众诉求“流转-处置-化解-反馈”高效闭环。针对在建项目多、潜在劳动纠纷多的实际情况,市西街道整合矛调中心,成立全市首个乡镇(街道)层面权益保障中心(市西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联合人社、住建、房管等职能部门每周定期接访,建立咨询疏导、劳动调解、法律援助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机制,对相关劳动争议和农民工工资问题集中攻坚,压减存量、遏制增量。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协调解决涉及劳动纠纷案件390余起,追回务工人员薪酬1900余万元。去年8月,该中心被评为省级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筑牢自治基础,激活基层治理源动力
  拓展社区治理外延。市西街道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通过吸纳辖区内外符合社区服务治理原则的商企、社群、个人等成为“社区合伙人”,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为此,制定“三项清单”:一是建立涵盖托育托教、健身运动、心理辅导等50余项内容的“需求清单”;二是本着服务共享原则,建立可供合伙人使用的场地、人员、政策等20余项内容的“资源清单”;三是结合街道和社区发展规划,建立包含发展、服务、民生、治理四大领域发展规划60余项内容的“项目清单”。通过“三项清单”的落实,市西街道在共建共治共享过程中,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挖掘小区内部资源。市西街道辖区共有186个小区,而目前专职网格员仅79名,远不能满足治理工作实际需求。(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