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默张丹丹孙娜通讯员 李毓娣
今年22岁的阿睿(中文名)来自尼泊尔加德满都,一双明亮深邃的眼睛、微微卷起的褐色长发、立挺的鼻梁,还有稍显黝黑的肤色,走在滨州职业学院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眼就能被认出。
中国和尼泊尔是山水相连的传统友好邻邦,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后,尼泊尔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学子来到中国这片热土求学。目前,滨职在校尼泊尔留学生有14名,年龄在18岁至25岁之间,已在校学习3个月。来到中国,首要任务是学好中文,准备通过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级,申请进一步到国内知名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刚来中国的时候,连‘你好’都不会说,学校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大鼓励,所以我坚持了下来,有时候回到寝室,同学们也会练习汉语和汉字。”阿睿说。
“入校以来,这群来自尼泊尔的学生展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融入学校环境快、性格普遍开朗、中文水平提高也相对迅速。”滨职国际学院教师胡会谨说。在语言实训室里,学校配备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学管理软件和录课系统,《综合汉语》在线开放课等在线教学资源的开发,极大地方便了汉语不流利的学生们理解和学习中文,线上注册学习该课程的学员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10多个国家,让更多国际友人学习汉语并爱上中国文化。
据胡会谨介绍,本学期以学习中文为主,下学期将以“中文+职业技能”模式深化中文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滨职不少留学生申请到了到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高校学习的机会,未来更为可期。
课业之余,尼泊尔留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艺和职业技能比赛、展示等活动中,并代表学校参加2024年世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摘得银奖和铜奖等荣誉;参加世界职业技术发展大会展演并与教育部领导、世界各国教育领域专家等沟通交流,充分展现出尼泊尔年轻一代的精神风貌。
虽然来到滨州的时间还不算长,尼泊尔留学生们也会在周末走出校园,走进滨州这座城市,感受和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在市博物馆参观时,他们深切感受到滨州历史与艺术交融的魅力,并开始了一场连接古今、对话传统文化的“智慧旅程”,更加了解滨州文化、滨州历史。
关于在滨州的学习与生活日常,尼泊尔留学生们也喜欢用镜头记录下来。留学生孙达(中文名)将记录的美好生活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中,并分享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并告诉他们自己眼中的中国。孙达表示,他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期待和憧憬。“这段时间越来越了解滨州,也很喜欢这座城市,就如同在自己的家乡一样,会把这段美好的感受传递给其他人。”孙达说。
据了解,滨州职业学院国际学院成立于2019年,2020年开展留学生培养工作,在校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24年在校留学生全年累计人数达100余人次,主要来自尼泊尔、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蒙古、莱索托等国家。下一步,该校将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更多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留学生的到来,丰富了滨州市外籍人口的国别种类,提高了滨州国际知名度,为滨州对外宣传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份跨越喜马拉雅的情谊,必将山水相连、世代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