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海讯(通讯员马文峰报道)11月29日,山东港口滨州港完成11万吨货物装卸,标志着滨州港货物到达发送量突破7000万吨大关。近年来,滨州港进出货物结构持续优化,LPG、油品等高附加值货物上升趋势明显,船舶进出港艘次持续高位运行,港航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飞。
通关外贸货物强势增长。2017年,滨州港一类开放口岸获得批复,滨州自此打开了直通世界的“海上大门”,实现了大宗货物自滨州港走向世界。今年以来,滨州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达152.8万吨,同比增长231%,增长幅度居全国前列,腹地产业向海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明显。
千亿化工产业起势腾飞。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是滨州临港产业发展大型化工、大宗高附加化工新材料项目,项目所需原料低温LPG严重依赖船舶国外运输。为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滨州海事局探索建立“一船一策”机制,解决了碳三碳四项目生产原材料进口不畅难题。低温LPG货物通过滨州口岸输入,丰富了整个环渤海地区低温LPG货种,辐射带动周边大型化工企业发展。
通航安全助力降本增效。套尔河年均有2万余艘次商渔船进出,海上生产繁忙。为解决航道内船舶拥挤问题,滨州海事局创新实施套尔河一体化交通组织。经过治理,一艘艘装载铝矾土的船舶排成直线进港,构成一道靓丽景观,港区通航效能提升四成。套尔河40公里河道,年进出货物价值达30多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