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罗军通讯员高嵩郑梦幻
开栏的话
人间难得是心安。顺应群众更高品质的生活需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2024年,滨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全国首个“心安城市”的目标。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立足自身职能,创造性开展工作,“五安”各领域呈现新局面。今日起,滨州市委政法委联合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联合开设《身边变化看“心安”》栏目,透过大大小小的变化,映照长远目标与基层实践相互呼应,见证改革创新与脚踏实地,展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折射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筑牢建设“心安城市”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11月13日至15日,以“创新社会工作,建设‘心安城市’,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2024全国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大会暨“心安城市”建设交流会在滨州召开。这次大会,是继3月份全国首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后,“心安城市”建设的一次全面展示。
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出发,深刻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认真调研当下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立足市域治理的独特优势和价值所在,在长期有效创新和大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全国首个“心安城市”,从社会治安、就业创业、居住环境、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品质滨州建设的含金量。
深深植根
——“心安城市”建设源于品质滨州建设的生动实践,滨州紧盯民生福祉聚力攻坚扎实推动
滨州人民对高铁的渴望,如同盼星星、盼月亮一样殷切。
“一定要用体验式、情景式思维,每一个环节从乘客角度考虑,最大程度上方便乘客,才能把活干到乘客的心坎上。”9月18日,在津潍高铁滨州站现场,市委书记宋永祥对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提出这样的要求。
简明的要求,透射出的是在建设和施工方面坚持专业标准的基础上,要走进乘客内心干工作,更加关注群众内心体验和感受,是滨州市委、市政府扎实推动“心安滨州”建设工作的直接体现。
人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给予党委政府的“好口碑”,正是源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滨州关注群众内心世界的感受,基础深厚,由来已久,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溯“心源”——在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滨州深入调研矛盾纠纷的本质和规律,2021年在全国首次提出“心源性”矛盾纠纷概念,以“心源性”矛盾化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以法解“事结”,以心解“心结”,“事结”“法结”“心结”一体解。
诉“心语”——针对“心源性”矛盾纠纷,滨州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地特色的化解路径,即坚持智防、心防、共防一体推动,市县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534个市县机关单位心理健康服务科全覆盖,完善8个领域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体系化、规范化、法治化。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