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伟伟通讯员邱艺伟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政策的不断完善,滨州市人口数量稳步增长,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人口素质大幅提升。
人口总量趋于平稳
1949年至2023年,滨州市人口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口增长波动期(1949年—1969年)。1949年—1957年,滨州市人口从212.09万人增长到 242.32 万人,年均增长16.8‰。1959年—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出现大幅下降。1962年—1969年,滨州人口出现补偿性增长,七年间增长41.78万人,年均增长24.4‰。
第二阶段:人口高速增长期(1970年—1977年)。1970年—1977年,滨州人口从275.85万人增至309.67万人,年均增长16.7‰,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第三阶段:人口增速缓慢期(1978年—2012年)。计划生育政策严格落实,使得人口出生率较改革开放前有了较大回落。特别是1992年至1995年,人口出生率一度在10‰以下。
第四阶段:人口平稳期(2013年至今)。2013年,山东省取消二胎生育间隔,2014年迎来“单独二胎”政策,这使得当年生育率达到13.7‰,是20年来生育率最高的一年。但2015年,我市生育率又回到了“单独二胎”政策之前的水平。2021年,我国实施了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但是人口没有出现大幅增长,甚至在2023年出现下降趋势,滨州迎来了人口平稳期。
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抓手。新中国成立以来,滨州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品位不断提升。
2000年以来,滨州市不断创新城镇化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科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2000年,全市共有城镇人口86.89万人,乡村人口269.52万人,城镇化率仅到24.38%;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71%,城镇人口达到171.48万人,乡村人口下降至203.69万人。
2013年,滨州市首次实现城乡人口逆转,城镇人口194.42万人,乡村人口184.8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1.26%。2000年到2023年期间,全市城镇人口由86.89万人增加至241.74万人,增长1.8倍;城镇化水平由24.38%提高到61.92%,年均递增1.63个百分点,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
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第三次人口普查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10万人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数量均有较大幅度变化。受过高中和中专以上教育的人口占比呈大幅上升趋势,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接近翻了6番,高中和中专学历人口增长161.9%,仅受过小学教育的人口下降26.2%。滨州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对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文盲率也是反映一个地区基础教育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文化科技进一步普及,全市文盲比例大幅下降。从第三次人口普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滨州市的文盲率呈断崖式下跌,由1982 年的27.72%下降到2020年的3.39%,下降了24.3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