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伟伟通讯员王英鹏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滨州房地产业从无到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日趋活跃,人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得到了巨大改善。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进人民福祉、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房地产开发市场主体实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推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2023年,全市共有各类在库房地产开发企业297家,企业本年实际到位资金198.6亿元,是1999年的47.3倍。房地产行业营业总收入从1999年的2.8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87.2亿元,增长了101.6倍,年均增长22.3%。2022年,资产总计1575.8亿元,是1999年的167.6倍。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
2023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9.5亿元,较1999年增长了522.8倍,年均增长29.8%。199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仅为0.6%。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2012年提高到10.7%。近年来,尽管受房市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占比基本稳定在15%左右,已成为支撑全社会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人均住房面积明显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住房商品化改革,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滨州市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2023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92.8万平方米。其中,销售住宅352.5万平方米,占全部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重达到89.7%。全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4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7.1平方米。无数家庭“住有所居,安居宜居”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所有制结构多元化,民营企业迅速成长
1999年,滨州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济类型全部是国有或集体企业,随着行业发展,所有制结构日益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1999年,滨州市国有企业完成开发投资3203万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83.2%;集体企业完成开发投资645万元,占16.8%。
2023年,在库297家开发企业中,私人控股企业253家,占85.2%,完成开发投资占84.1%;国有和集体控股企业30个,占10.1%,完成开发投资占11.9%;其他控股及港澳台商控股企业13个,占4.4%,完成开发投资占3.9%。
房地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房地产业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和高度关联性的行业,涉及的产业链长、相关产业多、关联度大,能够直接或间接引导和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其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相互促进。2023年,全市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149.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99年的2.3倍。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99年的2.9%上升到2023年的4.8%。
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作用明显
由于涉及的产业链长、相关产业多、关联度大,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城乡居民就业。房地产业的资金高度密集性也带动相关金融产品的发展。1999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当年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仅有200万元,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中的国内贷款5.9亿元,个人按揭贷款57.6亿元。
房地产与城镇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一直以来,滨州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而房地产业的持续平稳增长,促使房地产与城镇化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一方面,城镇化快速发展为房地产业稳定增长提供了强用力的需求拉动;另一方面,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城区和县域的承载能力。
近年来,滨州市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23年为61.9%,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明显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屋施工面积由1999年的10.3万平方米提高到2023年的2334.1万平方米,增长了225.6倍;房屋竣工面积由1999年的3.9万平方米提高到2023年的271.4万平方米,增长了68.6倍。
展望未来,滨州市将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满足各种住房需求。同时,将继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提升房地产发展质量,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