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09日
心安就是归途
○胡付营
文章字数:1,603
  对于故乡,总有一份发自肺腑的祝福在里面,经历的那些人和事,细细回味起来,无不蕴藏着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
  有人说,在一个地方住时间长了,有了情感的寄托,慢慢也就成了故乡。小时候,老宅子在一条小胡同里,胡同口对过是耿奶奶家,记忆中姥姥和她非常聊得来,可谓无话不谈,特别是晚上的时候常常聊到很晚。耿奶奶人缘好,朴实善良,把周围的小孩子都当自己的孙子孙女看待。
  常记得,下午放学时大人还在地里劳作,我们就把书包扔在她家的大门过道里,再问奶奶要上一块窝头(碰巧也会有半个棒子面卷子)、一块萝卜咸菜,到村东大桥或圩子上玩耍,直到炊烟四起,大人喊我们时才慢吞吞地回家。秋后院子里树上结了石榴、大枣,耿奶奶就挨家分。我们之所以对耿奶奶印象极好,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就是她爱打抱不平,当我们被大孩子欺负时,耿奶奶就拄着拐杖给我们撑腰“主持正义”。耿奶奶那架势颇有“百岁佘太君挂帅”的威严。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街坊对待耿奶奶格外照顾,新鲜的蔬菜、刚出锅的稀罕吃食都会有她的一份,她家但凡有需出力的活,乡亲们都抢着帮忙,就连我们小孩子也都进进出出搭把手凑热闹,不大的院子里总是洋溢着欢快的笑声。那些年去外村看电影、看戏我们都忘不了耿奶奶,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或用推车,我们几乎都带着她一块去,她满脸的高兴劲儿如同开了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渐渐知道了耿奶奶的一些坎坷经历。她老家原是河北邢台,因为小时家里闹灾荒无以为计,就跟随父母一块逃荒,感觉在这里生活还有着落,民风淳朴,就安家落户了。后来年轻的耿奶奶嫁给了我们村的耿爷爷,有了女儿后心就更踏实了。
  在我们的印象里,耿奶奶直到去世也没有唉声叹气、思乡成疾的表象。她一直是那样慈祥温和地坐在家门口,和路过的每一位村人打招呼,每一个来去的孩子都亲切地叫她一声“奶奶”,她欢喜地应声中也总带着一种家的温暖和慈祥,那样子带着岁月沧桑后的一种温情,那是童年生活中的一道老家的风景,温暖可亲。耿奶奶去世时我刚好上初一,因为是跑校,每天上完晚自习后回家,可每当经过耿奶奶的家门,我竟没有一点害怕的感觉。姥姥说,耿奶奶是看着我们长大的,她心里装着那条大街上的每一个孩子,那是她护着我们呢。
  在父辈当中,除了父亲,二叔对我的影响最大,特别是近些年来。二叔在世时经常对我们教诲、叮嘱,往往讲起来就得一两个小时,他生怕我们做出违背常理的事情。谈起家族历史,二叔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祖辈是从黄河边老齐东县搬到现在的地方的,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是第十代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我们的老家了。二叔讲,早先家里还珍藏着一个祖上的布褡裢,是逃荒要饭的物件,是先辈奔波的见证,更是老祖们留下的一份遗产。现在虽不知道去向了,但要记住那些曾经的沧桑和岁月。因为黄河发大水,齐东老家田园被淹,无法生计的祖辈们满含热泪地挑着担子、推着独轮车,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不知生活了多少年的家园。二叔讲,人总得面对现实往前看,齐东老家淹了就得建立新家,就得重新开荒造田,在那靠人力谋生存、靠天吃饭的年代,祖辈们流下多少汗、流过多少血、吃过多少苦都是无法想象的。岁月变迁,二百多年后,我们家已经成了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家家户户的日子都有了奔头,与先祖的奋斗都是分不开的。
  二叔说过,人最不能忘记的是祖先,那是我们的根本,没有先辈的艰苦奋斗,哪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没有祖辈勤劳的双手就没有我们当下殷实的家庭。不论在哪里生活,安心是第一位的,努力生活的态度更是不能缺的,老话说的安身立命也许就有这层意思。如今,小叔家的弟弟在武昌工作安家,二叔的大孙子在上海工作,也即将安家落户,还有在临沂、青岛等地工作的几个侄子,也是年轻有为。或许不久的将来那些地方就成了他们的新家,岁月过处,几经沧桑,新家慢慢地就成了后代的“老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家才安,心安就是归途。有了家,知感恩,心就有了方向,有了奋斗的动力。爱自己,爱家园,也许就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