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30日
滨城区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新模式
本报记者李伟伟通讯员 张玉华张国庆
文章字数:1,417
  为实现社区精细化治理,近年来,滨城区围绕公众关注的养老、医保、安防、教育等领域,以减轻基层负担、服务群众、便捷群众为出发点,积极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新模式,助力打造有温度的智慧城市。
  探索“区级搭台、企业参与、社区自主运营”建设模式
  滨城区智慧社区建设以“区级统筹,各具特色”为导向,以“集约、节约、共享、共用”为原则,遵循“品牌+模式+建设+平台”的工作思路,出台了《滨城区智慧社区建设方案》,成立区级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其间,打造了“1234数字为民”服务品牌,即立足“数字为民”1个出发点,实现便民、惠民2个目标,提升社区服务、社区安全、社区治理3个方面,依靠政府、企业、物业、群众4方力量,打造N个实效实用的智慧社区应用,探索“区级搭台、企业参与、社区自主运营”的建设模式。
  同时,滨城区积极利用本地化专业公司进行建设、运营、维护,自主研发部分智能设备,降低成本投入;引
  入第三方专业公司运营设备广
  告、网上商城、家政服务等,鼓励多元化市场运营;区级统筹,分期分批推进,减少财政一次性投资大难题。
  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子,开启智慧养老新模式
  滨城区彭李街道为民社区依托街道大数据平台,创新“联社联亲入网入心”全科大网格社会治理体系,联合街道90余家物业公司,成立街道“红色物业联盟”,以大数据平台为载体,制作4款不同手机App、推出“彭小李”微信小程序,为网格员工作开展、居民诉求反映、物业服务提升、街道督导管理提供利器,“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平台运行以来,累计解决群众诉求4万余件,办结率99.3%,有效畅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尺”,群众满意率达到95%。
  同时,滨城区创新“互联网+养老”模式,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服务模式,给老人提供“六助”服务;梳理民政养老服务补贴对象4004人,实现电子化结算系统引入运营理念;运营人员帮助民政局进行项目管理,第三方公司进行监管;孵化本地社会组织或服务公司。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打通了社区治理向上向下衔接贯通渠道,探索出了一条新时代社区服务现代化新路子。
  智慧赋能让生活更舒心、让教育更高效、让服务更便捷
  智慧赋能让生活更舒心,聚力打造智慧安防小区。滨城区全面提升小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智能化能力和水平,增配小区智能终端设备1600余个,开发物业管理系统,强化物业网格化管理与便民设施应用。目前,已建成智慧安防小区571个,覆盖率达82.5%,辖区小区“两抢一盗”案件同比下降22.4%。
  智慧赋能让教育更高效,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提速。完成区教育信息中心、中小学、幼儿园核心交换设备与网络带宽的统一升级扩容,对设备运行情况实现实时监控,全区34所学校配备录播教室,平板教学实验室实现区直学校和乡镇学区全覆盖,配备移动终端设备9000余台,195个教学班“三通两平台”建设全面完成,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基础保障;首创“321”模式,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59616名中小学生账号全部免费开通,学生接受文件5137951条,阅读量达到2589762人次,极大丰富了智慧教育建设资源。
  智慧赋能让服务更便捷,聚力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围绕医疗、养老、应急、社保等重点领域,打造典型数字化应用场景,完善惠民服务体系。推行“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服务新模式,23个全市通办事项、16个全省通办事项、7个跨省通办事项均已实现100%全程网上可办;运用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建成覆盖区、乡镇(街道)、村(居)3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标准统一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该平台自2021年6月份上线以来,累计纳入服务对象3259人次,服务达28091次。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