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26日
市残联坚持“党建统领、制度保障、项目优化、规范提升”,为残疾人筑建“安康”家园
4.5万名残疾人足不出户享受服务
文章字数:1,318


本报记者张旭
  “此心安处是吾乡”。市残联坚持“党建统领、制度保障、项目优化、规范提升”,紧紧围绕心安城市建设,锚定“民生品质更实”目标,以“融情融智、聚心聚力”完善残疾人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为“折翼天使”筑建“五安”家园。
  融大局筑品牌,以党的建设引领“安康”
  市残联围绕“民之所需、政之所期”靶向攻关,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工作列入重点民生实事,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等工作纳入市委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加大力度培育党建品牌,形成了“滨如春”残联系统党建品牌、“滨青松”残疾人康复品牌、“滨勇者”残疾人自强品牌等一系列服务品牌,由此点亮“品牌明灯”引领事业前行。
  健制度促规范,以政策体系保障“安康”
  市残联积极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配套《滨州市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规范》等30余项政策文件,成立市残疾预防协调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及残疾人康复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等主要指标纳入统计调查范围,对各项指标的进展情况定期监测,为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强大制度支撑。针对青少年群体,建立残疾筛查、诊断、康复救助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从源头入手将残疾筛查纳入常规儿童保健查体内容,确定5家三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市级残疾诊断评估机构。通过“首筛负责、全程管制”掌握动向,目前已累计获得134余名新确诊疑似残疾儿童信息。
  聚周期优项目,以优质服务提升“安康”
  聚焦边远、贫困重点村居和残疾儿童、困难残疾人重点人群,市残联组织开展了“服务零距离·情暖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等各种项目,将残疾人辅助器具流动服务车“开进村、走进户”,帮助4.5万名残疾人足不出户享受服务。围绕残疾人的全生命周期面向全社会整合资源,建设集展示、体验、适配、咨询于一体的辅助器具展厅,设置助视、助听、助行和无障碍生活4个区域,为残疾人选择辅助器具提供空间。坚持“分类签约、优化服务”,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结合医保报销,设置多种类型“康复服务包”,让全市31.2万人次残疾人获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发挥康复服务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作用,广泛推广残疾儿童“康复强基、教育提质、托管解困、培训赋能”全链条服务模式。目前,全市7家康复机构取得教育资质,400余名儿童享受到“康教托”一体化服务,40名儿童在机构内接受技能培训。
  凝智慧搭平台,以信息手段支撑“安康”
  按照“有效监督、精准管理、优质服务”目标,建设全方位、立体化控制中心,形成集机构管理、在线审核、考勤管理、电子档案、反馈调查、远程会诊等20余项功能于一体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信息化监督服务平台。平台现已录入专业技术人员信息565条,汇总3561余名残疾儿童康复情况,实时记录145万条考勤数据,发放调查问卷2372份。成功举办
两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专业人员技能大赛,组织开展残疾人康复规范化提升等方面的培训班114期,培训专业人员4300余人次。借助“爱耳日”、“全国助残日”、“全国残疾预防日”等相关节日,组织政策宣讲、辅助器具志愿服务等活动50余场,发放残疾预防、康复政策解读等材料2万余份,科普视频累计播放点击量超过5万次,让“人人关心、关爱、支持、善待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氛围春风化雨、覆盖全城。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