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增文
第八章“一马三司令”——清河区英雄史诗之一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地点:清河平原。人物: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和战友们。)
遍地浩劫。灾难和死亡,沙沙地隐伏。
壮士,打开家门,从长山县北旺庄走出:大哥马耀南在前,二弟马晓云、三弟马天民紧随其后。三步一回头,七步一回头,凝望。大门口送行的老母亲,抬起的那只手,在颤抖……
然后,兄弟三人,走向黑铁山。
黑魆魆的山脊,因你们的脚步而痉挛。
冰冷的岩石,脱胎换骨。人影攒动,裸露的臂膀挥动金属的锋芒。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发起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信仰集合,英雄集合,举起步枪、手枪和刚刚出炉的大刀,挥动惊雷之震。
跋涉的队伍,如田野上的泥浪,深一脚,浅一脚。迂回,包抄,截击。一场场恶战,在村庄、麦地、壕沟、围墙、坟地展开。战士们手中的刺刀,繁殖怒吼,卷起狂飙,把日军的“太阳旗”渐次斩落。
咀嚼一把铺满黎明的玉米叶子,嚼出故土的香甜。
民谣传唱:“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专打日本鬼,保护老百姓”。
穿过弥漫的硝烟,穿过柴垛旁的小路。
刘家井子战斗,牛王庄突围……
1939年7月22日,大寨村血战,日军的机枪子弹突然射来,马耀南壮烈殉国,时年37岁。
1939年10月14日,长山大辛庄之战,遭日军疯狂扫射,马天民壮烈殉国,时年29岁。
1944年8月10日,拔除青城王家庄日伪据点之战,一颗炮弹在身边炸响,马晓云壮烈殉国,时年38岁。
清河无雨,青烟飘拂。太阳的火焰,点燃漫天霞彩,为英雄壮行。
而老家的大门口,老母亲还在那里等待,滴血的老泪,隐匿于眼角。抬起的那只手,在颤抖——给远行的儿子送去温暖……
第九章景晓村——清河区英雄史诗之二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地点:清河平原。人物:景晓村和战友们。)
你的额头,宽厚而明亮,就像清河平原一样坦荡。
你深邃的眼睛,凝望脚下被日军践踏的土地,吞咽干涩的悲愤。然后,你横刀立马,擂响向敌人冲锋的遍地鼓声:
一种誓言,在清河抗日根据地传递。
一种意志,在清河抗日根据地敲击。
突破,突破。痛下决心,突破清河根据地“头枕胶济路,脚踏小清河,东西一条线,一枪能打穿”的狭小格局。你带领部队,向小清河以北进军,扩大抗日游击区。进击的路上,你说:“人民群众是永远砍不到的青纱帐”。
于是,清河根据地,在刀刃上向北伸展……
清河区:由东西一条线,变成南北一大片。
然后,改造平原地形:挖出抗日沟、护庄沟、交通沟,斩断流动的恐惧。你和你的部队,隐蔽和转移,进攻和冲锋。驰骋的路途,弥漫的喊杀声,划出令敌人胆寒的生命弧线。抗日沟,成为清河区反“扫荡”反“清剿”的法宝。
新婚后第一个年三十之夜,你与妻子短暂相聚。
你从给养袋里拿出干窝窝头,泡在房东大娘送来的一碗荷包蛋汤里。吃着年夜饭,你抬起头,望着妻子说“好香……”。妻子温柔的目光,就是你的家。
这是抗战时期你与妻子一起度过的唯一一个春节。
然后,跨过小清河,跨过黄河,进军黄河入海口。你和你的战友,伸出带着黄河淤泥的双手,捧着黄荆菜种子当饭,喝着苦涩的“二甜水”,住着“地窝子”,在荆棘遍地的荒原,书写抗日的奇迹。有人说:垦区是“沙碗”,小清河两岸是“金碗”。而你信心满满地说:“最后,金碗、沙碗都是我们的!”
然后,进驻“八大组”,解放义和庄。垦区抗日根据地,兀然而立。
1941年10月,清河区部队与冀鲁边区部队在沾化胜利会师。
1942年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改编为山东清河军区,你兼任政委。
时年,你25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