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31日
老渤海长歌
文章字数:1,310
  常增文
  第四章马振华,冀鲁边区的“母亲”
  ——冀鲁边区英雄史诗之三
  (时间:1940年9月11日。地点:宁津县薛庄村。人物:马振华和战友们。)
  马振华,冀鲁平原上的马,振兴中华的马。
  生为中华,死亦为中华。
  你,盐山的男儿。放下教鞭,手执信仰的长缨,在马颊河之岸,踽踽而行。
  披着白色恐怖的夜色,扮成书客、鱼贩和货郎,走街串巷,撒播星星之火。
  旷野深处的流动,累了,就在芦苇丛中歇息;困了,就在庄稼地里睡下。
  在旧县镇,你挽起战友们的臂膀,组建“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奔突中,你咚咚的马蹄,踏响燃烧的星光。
  顾不上双目失明的老父亲,顾不上讨饭路上的妻子和幼儿。你和你的战友们,俯身,跃起,奔腾。跃马冀鲁边。刀枪挥闪,吼声震天,与日军殊死搏杀。
  在冻僵了的夜的隧道潜行,八十里转移,八十里突袭……
  你穿一身蓝粗布裤褂,鞋子已露出脚趾,吃着粗糙的糠饭,舍不得吃一个鸡蛋,一把糖,也要分成三份与战友同享。
  昏黄的油灯,照着你的倦容。你半夜起身,喝一碗凉水充饥,为酣睡的战士掖紧被角。
  你宽厚慈和,被战士们尊称为“老大哥”“老母亲”。
  1940年9月11日,薛庄。村外传来阵阵脚步声和密集的枪声。
  大柳、长官、柴胡店、杜集、孟集、黑魏六个日伪军据点的敌人,纠集而来,把你们包围。你和战友们左右拼杀,展开惊心动魄地突围,死亡的气息在村头蔓延,夜在震颤,鬼子的子弹,击中了你的胸膛……
  马振华,盐山之子,马颊河之子,冀鲁平原上的烈马嘶鸣——
  震铄千古!
  第五章杨忠,精忠报国——冀鲁边区英雄史诗之四
  (时间:1941年9月4日。地点:惠民县徒骇河畔夹河村。人物:杨忠和战友们。)
  你倒在了村外的这片豆子地里。失血的唇,颤栗。身体,依然朝着向黄河进击的方向。
  你知道:你的一个又一个战友已经牺牲。你的战马“小白龙”已经牺牲。
  悲痛和泪水集聚于胸,伴随汩汩流淌的鲜血,你向着长天,发出一声英雄的喟叹。
  你倒在了村外的这片豆子地里。失血的唇,颤栗。你看见:九月的骄阳染红了夹河村上空。近处的硝烟,卷起沸腾的弧线。惊悸的心脏,在喉管里跳动。高高底底的柳树槐树依然站立,徒骇河的堤岸依然站立。你的战士,在田埂上、沟崖下,手起刀落,依然在与日军血战。一波次又一波次地向前推进,密集的枪声如豆荚爆裂。那是一去不复返的决然。
  你倒在了村外的这片豆子地里。失血的唇,颤栗。你想起: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时的枪炮声,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风雪和草地,在一一五师“民运工作团”如火如荼的岁月,“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挺进冀鲁边的长途跋涉,深入“曹五旅”改造顽军一致抗日的日日夜夜。
  今天,你率部发起打通冀鲁边区与清河区之战。
  你渴望:从惠民县老君堂过黄河,与清河区军民会合。
  而此时,你却倒在了这片豆子地里,失血的唇,颤栗。你眼望南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是年,你32岁。
  1941年10月13日,一一五师政治部向八路军总政治部发电:“二纵队到冀鲁边区,杨忠即任支队司令员,辗转鲁北,坚持鲁北反‘扫荡’战争,在战士和群众中具有高度的威望,对鲁北根据地之创建,建树了无数功勋。”
  1946年6月,中共惠民、济阳、商河三边县委、县政府,在惠民县淄角村南建立革命烈士陵园。在你的墓碑上镌刻四个大字:
  “精忠报国”。
  (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