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通讯员李蓓蓓报道)日前,邹平市明集镇6万余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成。为确保夏粮稳产丰产,该镇充分利用数字平台监测、全程机械化作业、遥感卫星测产等技术,让“三夏”生产现场尽显十足“科技感”。
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成为农业生产“新农具”
6月4日,在明集镇种粮大户刘水波的麦地里,5台收割机齐上阵,开足马力在滚滚麦浪中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秸秆还田等一气呵成,饱满金黄的麦粒从机器中倾泻而下,而这一画面也同步呈现在了明集镇数字农业服务平台的大屏上。
据了解,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是明集镇自主研发的农业生产“新农具”,集合了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积温积雨、病虫害防治等8个模块16项农业服务板块,对农户提供种植、管理、收获全过程“云指导”。“啥时间需要打药,啥时间需要灌溉……都有提示,省时省力还省心。”刘水波告诉笔者,农田里还配备了无人机、大型指针式喷灌机,他的1500亩小麦灌溉一遍仅需3天就可完成,而且用水量节省50%、肥料节省30%,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全程机械化作业助力夏粮收获跑出“加速度”
为做好夏收工作,明集镇及早谋划、精心准备,通过农户下单、联合社接单、农机服务机构派单的方式,对辖区内农机进行统一调度,对农机手强化岗前培训,同时组建了3支农机服务抢修队,随时为小麦收割排除一切故障,确保夏粮及时收获、颗粒归仓。
据初步统计,夏收夏播期间,该镇共计投入收割机、播种机150余台套,收割、翻土、播种各环节全程采用机械化作业,机收率达到100%。通过农业联合社集中采购调用各种农机,每亩地为农户节省成本5元,全镇节约成本30万元。
粮食收成好不好,遥感卫星测产“算”得很准
今年5月中旬,明集镇启动全镇麦收工作前夕,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副院长李振海带领团队来到明集镇高标准农田,开展麦收前的最后一次测产工作。“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在前期设定的30个测量点位上随机取样,对小麦长势、亩穗数、穗粒数等进行测产,大家要注意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李振海对团队人员说。
与实地测产相比,更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李振海随身带来的一张明集镇2024年冬小麦产量遥感预测专题图。“颜色越接近绿色,代表地块小麦产量越高,越接近黄色,产量越低,通过这张图的分布,我们可以大体预测今年明集镇的小麦产出情况。”李振海介绍,这张图是每半个月调取一次遥感卫星给小麦拍的“相片”,再综合测绘、农业、数据模型等多种技术绘制出的小麦产量预测图,该团队采用这种方式预估明集镇今年小麦亩均产量高于去年,在630公斤至650公斤之间。
“我们根据李教授每个阶段提供的小麦长势‘相片’,对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等关键阶段指导农户开展精准管护作业。目前全镇小麦收割已经完成,实际数据出来了,亩均产量达到650公斤,比去年亩产量要高,与遥感卫星测产数据基本吻合,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明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牛方鹏表示,“校地合作”搭建起了产学研平台,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