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马山子镇稳步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曹坤报道)近年来,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省级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工作,不断夯实主体责任,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厚植区域文化底蕴,丰富特色文化内涵,拓展文化建设空间,稳步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夯实硬件基础筑牢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马山子镇将文旅工作纳入镇“十四五”规划,相关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开展广场整体提升行动,投资20余万元为17个村购置体育器材105套,投资18万元新建足球场1处,整体亮化提升广场14处。实施村级办公场所提升工程,在21个村建设乡村书房,实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绘就村村有广场、处处有设施、时时有欢歌、人人享文明的生动画卷。
  丰富文化内容提升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马山子镇现有帝赐街长拳、刺绣、祭海民俗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当地锣鼓、武术、戏曲、秧歌等传统文化,该镇每年举办锣鼓秀、秧歌比武、广场舞大赛、民俗文化汇演等活动30余场次。精心编制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采取“订单式”“点映式”服务方式,每年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20余场次、“一村一月一电影”文化润心活动230余场次,服务群众7万余人次。组建文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并进行实体化运行;组建机关干部文化志愿服务队伍10支;举办“文化大讲堂”10期,定期邀请专家授课,累计培训机关干部、村干部以及文艺文化爱好者1300余人次,逐步建立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挖掘人才资源壮大乡土文化人才队伍
  马山子镇配备42名村级专职文化管理员和图书管理员,系统整合全镇干部职工、村“两委”成员、片区长等工作力量,组织160余人作为志愿者,全力服务好镇村文化活动。目前,该镇实现村村有锣鼓、广场舞、秧歌等文艺队伍,并成功培育出拥有30余名专兼职演员的大梁王红柳艺术团,每年为全镇群众奉献40余场文化艺术盛宴。
  依托港海优势打造生态旅游新格局
  马山子镇全力打造“北海渔歌·盐海银雪”文旅品牌,着力建设六大临海项目,即:万亩盐田“盐海银雪”观光体验游项目、岔尖渔港“北海渔歌”出海游项目、岔尖渔村旅游民宿集聚区项目、脊岭岛盐田虾海产品特色购物项目、黄河故道“湿地飞鸟”凤鸣湿地公园项目、脊岭岛海洋文化产业园项目。办好五个海洋节会,即:祭海节、五一节、开海节、盐田虾节、十一节,唱响《吃海鲜到岔尖》临海旅游之歌。每年五一、十一、中秋、春节等重要假期接待全国各地游客2万余人次。
  创新文化引领奏响乡村振兴三部曲
  “翰墨薪传”艺满乡。该镇实施党建领航、人才助航、活动启航、阵地护航“四航”工程,在各村挖掘老艺人、老教师、老干部等93名乡贤,利用周末、假期常态化面向少年儿童开展书法、绘画、武术、刺绣培训,每年义务授课700余场次,培训少年儿童1.2万余人次。
  “村晚迎春”谱华章。该镇创新文化活动载体,自2015年大梁王首届“村晚”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7届,形成了“村村有舞台、人人是演员”的良好氛围。2023年以来,21个村共举办“百姓大舞台”40余场次,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节目500余个,带动1500多名群众从观众变成演员。
  “民俗竞放”韵悠长。该镇继承发扬祭海、拨灯、鲁北大鼓、民间小调等传统文化,连续举办7届民俗文化汇演、10届锣鼓大赛、两届拨灯民俗活动、17届二月二祭海民俗活动,组织开展广场舞、锣鼓表演等活动230余场次。
  马山子镇将加快构建覆盖全镇、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有生命、可持续、重创新、大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真正成为连通党心民心的有效载体,让开发区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为推动港园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建设“六宜”现代化新北海贡献马山子力量。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