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田中岳通讯员朱莉洁报道)“自从村里推行垃圾分类,我家可是省了不少钱呢!很多生活用品都是通过分类投放垃圾积攒积分,然后兑换得来的,既环保又实用。每次看着积分一点点增加,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邹平市黄山街道侯家村村民李阿姨满心欢喜地说。
作为全国文明村的侯家村,也是滨州市首个智能化垃圾分类试点村,已累计投资70余万元,用于安装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走进侯家村,可以看到摆放整齐的智能垃圾桶,不同于传统垃圾桶,智能垃圾分类箱采用智能密闭式设计,操作便捷人性化,外观干净整洁,美化小区环境的同时,也为居民提供整洁规范的投放环境。
2021年以来,侯家村按照试点先行、系统推进、分步实施、全民参与的原则,引进高端智能分类设备,创新持卡投放模式,探索建立村民积分制家庭与文明家庭评选等长效机制,充分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现在的侯家村,不仅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丽,而且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也有了显著提高,成为全街道推广垃圾分类的典范。
“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这是黄东村村民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的“三步曲”。“您这袋垃圾里没有电池吧?有的话需要单独拿出来丢进有害垃圾箱内。其他垃圾请丢进黑色垃圾箱,您要是觉得无法分辨垃圾种类,可以咨询我们。”每天的早晚固定投放时间,都有垃圾分类引导员值守在黄东村的投放点,协助村民精准投放各类垃圾。
黄山街道充分发挥村“两委”成员、小区志愿者、社区党员及楼栋管家等各方力量的协同作用,设置引导员、党员劝导岗,创新“现场督导+上门培训”模式,包片包户精准指导,上门入户开展知识普及,让绿色、环保、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清晨6点钟,伴随着一阵收垃圾的喇叭声响,太和村村民张大姐把自家的分类垃圾放在了大门外,环卫工人熟练地把垃圾装到清运车上,准备前往下一户。“自从开始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后,扔垃圾方便多了,这么热的天也不用走很远,把垃圾放在自家门口的垃圾小桶内,到了固定时间有专门的环卫工人上门收。”张大姐告诉记者。
这是以太和村为代表的其他村继撤桶后推出的定时上门收运垃圾的新举措。各村将分散的垃圾桶撤除,合并放置在垃圾分类管理点位上,设置垃圾分类亭,同时采取定时定点“上门收集”方式,进一步改善了村内的人居环境。目前黄山街道辖区内设有22个垃圾分类亭,共有环卫工人108名、自卸式垃圾车4辆、电动垃圾收集车23辆,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
近年来,黄山街道高度重视,通过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完善设施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推进,获评滨州市第一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侯家村和黄东村作为试点村,更是先行先试,率先在全街道范围内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同荣获“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庄”称号。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不仅标志着黄山街道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为周边地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黄山街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创新区、高品质生活承载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示范区、高标准工作先行区、高颜值城市展示区这一发展目标,立足争创省一流垃圾分类示范区,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打造美化城乡环境的“黄山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