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达民化工,全球特种胺领域“双料冠军”
凭一己之力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并创造了两项世界之最、一项世界唯一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张卫建刘飞通讯员李雅芹寇慧超
  丙二胺,一种化学品,单听名字感觉专业又遥远,而其应用广泛,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但多年来,这种产品一直被国外垄断。山东达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滨州企业,从成立之初就立志打破丙二胺“卡脖子”,成为全球冠军。
  创新引领,重任在肩。达民化工不仅打开了国际市场,还乘胜追击,勇夺两项全球桂冠。着眼未来,达民化工向全球特种胺市场领军企
  业大步迈进。
  说到达民化工,它不像滨州头部企业那样家喻户晓,企业规模也说不上多大,其产品就算说出来,大多数人听后也是一头雾水。但就是这样一家不起眼的企业,却凭一己之力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并创造了两项世界之最、一项世界唯一,即全球最大丙二胺、异丙醇胺生产企业;拥有全球唯一环氧丙烷-异丙醇胺-丙二胺绿色产业链。
  从一家小工厂发展成为全球特种胺领军企业,达民化工是如何做到的?
  打破垄断掌握大规模丙二胺制造技术
  达民化工主要产品是丙二胺和异丙醇胺,此乃何物?这需要从氨纶说起。
  氨纶丝是一种高断裂伸长、低模量、高弹性回复率的合成纤维,具有高度弹性,能够拉长6到7倍,但随着张力的消失又能够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氨纶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均较好。
  基于以上优越的性能,氨纶被广泛用于制作弹性编织物,如高档面料、内衣、医疗绷带、口罩和国防军需装备、宇航服弹性部分等。随着人们对织物提出新的要求,氨纶在合成纤维织物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几乎到了“无处不弹”的程度。凡是有弹性的面料都需要有氨纶丝混纺,丙二胺正是氨纶聚合纺丝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原料之一。
  发明氨纶的是德国拜耳公司,早期的氨纶价格极其昂贵,因此也被称为“贵族纤维”。中国掌握氨纶生产技术以后,这种局面被完全改变。目前,全球氨纶总产能超过200万吨,中国成为第一生产大国,同时氨纶的市场价格也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每吨20多万元降至现在的3万余元。
  山东达民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建介绍,我国氨纶生产始于1989年,进入新世纪,国内氨纶产业开始步入高速成长期,而配套所需的丙二胺却几乎完全依靠国外化工巨头。2007年,我国氨纶产能发展到27万吨,年需丙二胺扩链剂约1000吨,但国外化工巨头能供给我国的丙二胺却不足500吨,因此丙二胺市场价格水涨船高,暴涨到每吨12万元,国内众多氨纶企业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严重制约了
  我国氨纶行业发展。
  要想不被人卡脖子,就必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丙二胺。“在我们之前,国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大规模生产过丙二胺,就世界范围来讲,也没有几家企业生产这种化学品。”陈国建说。
  达民化工的出现,使我国成功打破西方长达30多年的技术封锁,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掌握大规模丙二胺制造技术的国家。
  牛刀初试凭实力抢占国内市场
  1992年,陈国建在东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特种胺领域技术开发,获得多项发明专利,主持完成“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成功研发几十个特种胺产品并产业化,累计实现产值200多亿元,拥有深厚的特种胺生产技术积累。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氨纶产业快速发展,而重要原料丙二胺却完全依靠进口,市场供应日趋紧张。杭州一家企业因采购不到丙二胺,年产1万吨氨纶装置停产,每天损失利润100多万元。情急之下,这家企业找到陈国建,迫切希望国内有公司能研发生产丙二胺。
  面对众多城市抛出的橄榄枝,陈国建选择在滨州创业。2008年,山东达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沾化区注册成立,成为滨州市第二家非上市股份制企业。
  破解丙二胺供应紧张难题,对企业来说既是商机更是责任。“达民化工成立之初,就是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市场垄断。”陈国建说。
  但是,想从国际行业巨头垄断中突围,谈何容易?
  “外国丙二胺生产需要高温高压,这对生产技术及生产设备要求极高,要想打破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就必须从技术源头突破。”陈国建说。历经6个月的艰苦攻关,达民化工终于突破了合成技术和提纯工艺。
  2008年秋风渐起时,一套银光闪闪的现代化装置矗立在徒骇河之畔。当年12月28日,瑞雪纷飞。达民化工第一桶丙二胺下线,经检测,各项指标全面优于进口产品。
  与大宗消耗品不同,虽然丙二胺是生产氨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但用量相对不大,且各企业使用品牌相对固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外国供应商依靠品牌优势维护着市场份额。
  为说服客户进行国产化替代,达民化工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我们提供了瑞士公司的检测报告,显示达民化工产品纯度比进口产品高出一个数量级。我们向客户承诺:如果试用失败,造成的损失我们全部承担;不管客户什么时候有需求,我们保证两天供货到厂;根据不同用户的生产配方,我们提供配方调整技术支持。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想让客户对国产产品有信心,大胆用。”陈国建说,“仅签约一家烟台客户,我们就前后用了2年时间,去了10多次,与企业采购部门说明我们的价格和供货优势,向技术部门提供品质保证 ,向生产部门提供不同配方调整建议,甚至与销售部门沟通氨纶用户的长期反馈意见,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最终打动了
  对方。”
  经过3年多不懈努力,达民化工丙二胺产品占据了国内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虎口拔牙全球市场大显身手
  运营企业,过硬的产品品质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缺一不可。达民化工生产出丙二胺后,直接与全球化工巨头竞争,称之为“虎口拔牙”也不为过。
  商场如战场,战局变化莫测,充斥着各种不确定因素与矛盾冲突。当达民化工突破“卡脖子”难题,生产出自主产品后,国际巨头企业马上进行低价倾销,丙二胺价格从每吨8万元骤降到4万元。
  刚站稳脚跟的达民化工面对短时间如此大幅度倾销,一方面对原有生产装置进行改造,稳定工艺指标,确保达产稳产,另一方面想办法迅速提高产能,建设了二期年产3000吨丙二胺项目。产量一上来,成本一摊薄,就有了打价格战的底气。
  2010年底,达民化工年产能扩至3000吨,标志着公司拥有了具备成本优势的丙二胺生产能力,在跨国公司倾销战略下“杀”出重围。
  倾销策略失效,国际巨头转而改变战略,决定在我国建厂,进一步扩大产能。此时,陈国建清醒地意识到,即使在国内市场扛得住价格战,面对全球化运营的跨国公司,困守于国内市场依然会处于劣势,到时达民化工只能被动“防守”,最理想的结果也不过是拼尽全力打个平手。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艰险处境,达民化工当即决定:“两条腿走路”,在继续做好技术创新,提高产能,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大胆“走出去”。
  2012年,达民化工明确提出了国际化战略,培育自主渠道,主打自主品牌,参与国际市场开发。企业吸收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管理经验,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在美国设立特种胺研发中心。
  “当时,西方跨国公司对一个来自东方国家初创公司的产品几乎没有任何信任度可言。”陈国建说,必须用相同语言和文化力量来推动。达民化工聘请了曾任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质量总监的雅各博士,向国际市场全力推介公司产品,通过欧洲精细化工展、美国精细化工展、印度化工展等展会联系,拜访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多家用户。
  达民化工国际市场的最大客户是德国拜耳,而竞争对手就是德国巴斯夫,在对手家门口开展竞争,难度非同一般。
  “雅各博士以美国核电品质管理理论来论证我们产品品质保证体系,终于打动对方同意试用。从最初一个货柜试用量,经历5年逐步扩量,我们在拜耳的份额从5%增长到超过80%,而且获得了‘拜耳优秀供应商’称号。”达民化工总经理
  曹振力说。
  随着产品受到国际最大用户认可,达民化工犹如获得了一张全球通行证,进入其他国家就势如破竹,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公司业绩迅速提升,全体员工信心大增,企业完成了从创业、成长到勃发的关键期转换。
  逆风翻盘疫情期间华美蝶变
  危机和成功相生相伴,想成功就要勇敢地跨越危机,化危为机。
  新冠疫情,给众多企业生存、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达民化工也曾一度面临生存困境,但最终挺了过来,完成了华美蝶变。
  由于全球疫情暴发,美欧两个跨国公司相继中断丙二胺重要原料异丙醇胺生产,其国际市场价格暴涨3倍多,且货源难寻。达民化工面临原料供应链中断,“无米下锅”的困境。
  异丙醇胺不仅是合成丙二胺的重要原料,其下游产品还作为电子化学品,应用于芯片和LED显示屏制造,以及手机金属外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日化用品、医药等领域,用途十分广泛。
  因为国内下游氨纶行业数十家大型公司全部采用达民化工生产的丙二胺原料,一旦原有库存消耗完,将被迫全面停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生死存亡关头,达民化工研发、储备的直接由环氧丙烷生产丙二胺合成专利技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我们及时启动了丙二胺技改项目,生产原料从异丙醇胺往上游推进到环氧丙烷。从项目立项、环保、安全等各环节手续,政府部门加快审批,设计、设备制作、安装等工作夜以继日连续推进,仅半年时间,更换原料技改项目建成投产,企业转危为机。不仅一举解决了原料供应难题,而且原料环氧丙烷从同在沾化经济开发区的中海精细化工采购,通过管道输送,形成了国内唯一的丙烷-丙烯-环氧丙烷-丙二胺产业链。丙二胺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充分满足了国内下游燃料、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生物制药等行业的迫切需求。”曹振力说。
  2020年,国内氨纶行业总利润达126亿元,创历史之最。
  要进一步确立全球行业龙头地位,必须抓住机遇尽快开拓占领国际市场。但是,在疫情形势下,国际人员往来受阻,国际贸易困难重重。“国外客户经理不能正常上班,无法按时联系,甚至国际样品邮寄全停,远洋货运一仓难求。”曹振力说,在国家各部门保外贸政策支持下,达民化工依靠网络会议等手段,为国外客户提供产品技术数据、应用问题解答、国内第三方样品检测等一系列服务,依靠一流品质的产品相继打开了欧美日韩等市场。
  “日本优喜路公司是我们的客户,该公司生产的高端金属切削液应用于手机金属外壳加工。为防止金属加工过程中变色,他们对配方中各组分品质要求极为严格。”曹振力说,“在无法直接给客户提供样品的情况下,我们将样品送往瑞士SGS上海检测中心,对其中几十种微量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远远优于国外产品指标,获得了对方信赖,目前订单已超过该客户一半以上的采购量。”
  2022年10月,随着达民化工全球产能最大的4万吨异丙醇胺项目投产,异丙醇胺成为公司另一个拳头产品。为开拓全球最大的北美市场,当年10月,达民化工与美国最大化工企业道化学总部对接,利用对方的渠道快速开拓北美市场,订单纷至沓
  来。
  疫情期间,达民化工业绩大幅增长,2022年公司营收增长48.6%,利润同比增长459.4%
  。
  行稳致远搏击“红海”驶向“蓝海”
  风雨耕耘,春华秋实。
  短短10余年间,达民化工迅速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山东省瞪羚企业,全球唯一的环氧丙烷-异丙醇胺-丙二胺产业链生产企业……
  “这就是专注的力量。”陈国建坚定地说。
  “我们公司对整个产品构架的布局始终围绕特种胺这个领域。该领域在化工行业有技术门槛比较高、研发难度大、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目前,我们的特种胺产品涵盖4个系列共计16种产品。”陈国建说,“下一步有两个发展规划:一是开启上市辅导,目标是在北交所上市,募集资金推动7万吨高级胺省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整个特种胺产品构架。二是2025年特种胺产能达到15万吨,品种达到30多个,成为全球特种胺市场领军企业。”
  从初闯国际市场到硕果累累,通过“走出去”,达民化工不仅明白了企业自身优势,更清楚自己的弱点。
  “勇敢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和资金进一步扩大优势,这是国内企业未来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陈国建说,“达民化工未来的出海路,有三个‘走’:一是‘走出去’,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二是‘走进去’,要踏踏实实扎根,稳地盘、通过系列产品扩地盘;三是‘走上去’,在科技含量、品牌、服务等各方面慢慢往上爬,走出国际品牌。”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2023年,达民化工成功研发了可广泛应用于日化、医药、电子化学品、新能源、金属切削液、纺织等领域的二甘醇胺产品,目前年产15000吨,吗啉生产装置即将建成投产。二甘醇胺产品的生产,不仅强化了达民化工特种胺领域的技术优势,而且可以同时为下游客户提供多种产品,强化市场渠道优势,有望成为达民化工下一个全球单
  项冠军产品。
  “当前国际市场已是一片红海,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我们可以依靠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坚定信心往上走,提升产品和品牌优势,行稳致远,打开国际市场中那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陈国建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