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隆卫报道)近年来,市医保局锚定“三一目标”,打造“九个医保”,有效地发挥了“民生安全网、发展助推器、稳定压舱石”的作用。特别是2023年,相关工作3次获省领导签批,11次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批;2次承办全省集中活动;13次在省以上会议作典型发言;国家局专程来滨调研;省医保局给市政府发来感谢信;获评“全省医保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医保成效突出单位”、全省医保评价“优秀”等次;全市医保事业发展呈现六个方面的转变。
待遇水平从“重调整”向“重落实”转变。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职工医保省级统筹和门诊共济顺利落地;参保扩面实现新突破,281万居民完成医保缴费,全省排名第3;政策内职工住院报销达到85.2%,政策内居民住院报销达到67.6%,在国家医保基金运行评价中都达到满分标准;另外,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滨州医惠保”突破61.5万人,投保率、赔付率稳居全省前列,在全省会议上专门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体制创新从“争试点”向“结硕果”转变。市医保局自主探索了“全市医保智能决策系统”,通过大数据的力量,有效夯实了医保管理的基础,特别是在数据分析上进一步提升了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滨城区经办标准化试点通过国家验收;DIP支付方式改革不断深化,全部定点医疗机构都纳入改革,连续两次被国家医保局评为“优秀”等次;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率达到95.16%,为群众在外地看病就医提供了十足的便利,代表山东省承办了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宣传月活动。长护保险运行平稳,职工长护实现与康复器具租赁的试点融合,为全省首创;居民长护在阳信和惠民启动试点,为全省作了探索。目前长护保险共惠及群众7032名,累计减负1.42亿元。
经办业务从“抓监督”向“强基层”转变。15分钟医保服务圈更加完善,1000家标准化服务站持续提档升级,“一体两翼”的做法被国家局主动推广;去年推广了24小时智慧云药柜,方便了群众夜间买药,该项做法被《人民日报》推介;另外,为扩大医保政策覆盖面,我市在成都建立了第一家省外服务站,把医保的温暖送到了在外投资的滨州老乡身边;省里批准我市为全省医保平台建设试点。
基金监管从“保底线”向“永平安”转变。原创医保基金“九步工作法”和“数据业务化”等方法,被国家局推广;目前,全市162家医院实现智能监控全覆盖,全年追回违法违规基金3400万元,有效震慑和打击了医保基金欺诈骗保等问题。获批国家医保反欺诈监管试点。
职能作用从“小切口”向“大服务”转变。去年积极推动药品和耗材的集采落地,累计减负达到23.56亿元,中央电视台2次报道。特别是种植牙的集采平均降价达到50%以上,口腔种植的预定量大幅上涨。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6.2亿元,有效降低企业回款压力,提升医药健康产业营商环境。另外鼓励使用集采药品耗材,按照政策拿出4969万元,奖励集采使用量大的医疗机构。
队伍建设从“创品牌”向“聚合力”转变。全国首创滨州医保党建联盟,获“四个融入”十佳案例。年内9个集体、16名个人获省以上表彰。“四好工作法”两次获宋永祥书记签批。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医保“两进”解决问题86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