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全省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现场观摩活动在滨举办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张子强通讯员曹忠新报道)为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完善废弃农膜回收贮运体系,有效防止农田“白色污染”,4月29日,全省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现场观摩活动在滨州举办,全省各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同志共计40余人参会。
  全体人员先后到滨城区杨柳雪镇红色基因棉花科技示范基地和滨城区废弃农膜回收处置中心,实地观摩废弃地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新型地膜覆膜应用及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工作。随后召开会议,介绍滨州市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工作情况,并对全省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记者在会上获悉,目前全省地膜回收率稳定在85%以上,科学使用水平不断提升,回收处理体系不断完善,农田地膜残留量连续四年实现负增长,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下一步,全省各市将始终做到坚持源头管控、坚持科学使用、坚持分类处置的总体思路,突出抓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推进废弃农膜回收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好调查评估工作等重点任务,进一步提高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水平,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农业强省助力赋能。
  近年来,滨州市聚焦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积极构建使用回收体系,助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2023年,全市废弃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2.82%,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滨州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工作专班,因地制宜制定农膜使用、回收、利用等系列制度,全力构建长效机制。遵循全链条监督管理思路,构建覆盖农用薄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环节的监管体系。建立技术体系,积极开展新型农膜试验示范,积极推广生物降解地膜及高强加厚地膜,2023年,全市累计推广标准地膜22.9万亩,完成加厚高强度地膜37.6万亩和生物降解地膜6.2万亩的推广任务。建立回收体系,按照总体规划、试点先行、全面运营“三步走”的计划,全力实现全区域覆盖。截至目前,全市7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回收处置中心,在覆膜重点作物和重点区域的乡镇建设回收站点42个,基本建成覆盖全域的废弃农膜回收贮运网络。
  此外,滨州建立机收体系,全力提高机械化水平,截至2023年底,全市农膜覆膜机11348台套,机械覆膜率达到80%以上,残膜回收机械1000余台套,机械回收率达57%。同时,围绕培育加工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专家、创新团队和推广机构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目前已培育了废弃农膜加工利用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达2万余吨。在全市设立25个省控监测点,评估主要覆膜种植区域的地膜污染程度,推动建立了长期有效、连续稳定的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监测网络,为加强地膜残留污染的监管、防控及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市还通过赶大集、大喇叭、明白纸、短视频等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宣传力度,系统总结宣传农膜回收工作的好模式、好做法、好经验,2023年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86次,培训人员3400余人次,制作发布短视频20多个,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万份,营造了农膜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滨州将全链条抓好农膜“使用-回收-贮运-处理”四个环节,逐步实现全市废弃农膜回收全量化、处理专业化、运营市场化的高效运营机制,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