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康家堡村建立健全共议共建共享机制
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乡村振兴
  滨州日报/滨州网惠民讯(通讯员刘慧报道)近年来,惠民县皂户李镇康家堡村采取组织村民、人大代表、党员干部“事前共议、过程共建、成果共享”的举措,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路径。
  坚持事前共议,找准发展路径
  找准发展路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乡村发展百年大计的根本。过去,康家堡村主要以种植白蜡、国槐等苗木为主导产业,近年来伴随苗木市场行情逐步下滑,村民收入大幅减少,找到适合村集体发展的路子成为压在康家堡村“两委”干部心间的头等大事。
  2020年2月,时任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康家堡村党支部书记的康希良,在人大的牵线下与同为省人大代表的山东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结对。“你们有劳动力和丰富的林木资源,我们集团有大量木制产品需求,给企业加工木制品,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也能实现村集体增收。”崔立新与康希良在相互交流中提出建议。意见达成一致后,康家堡村第一时间召开了会议并组织6名村民代表到山东创新集团考察,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成立木材加工合作社,与山东创新集团签订了木托盘、木箱加工等13类产品供需合同,协力打造村、企、民三方协作共同体。
  “当时,村‘两委’班子、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经常聚在办公室,大到村办合作社运营、厂址选择,小到变压器使用、合作社招工等问题,大家都积极参与讨论。”康希良说,先后召开大大小小的研讨会、决策会、筹资会等共计十几次,真正做到了集体的发展让群众参与。
  坚持过程共建,推动产业发展
  群众收入高不高、过得好不好,产业振兴是关键。康家堡村木材加工合作社的成立,让康家堡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由0到1”的转变。当时,为了让合作社的发展真正惠及全体村民,村“两委”召开了每家每户群众参加的村民大会,号召全体村民入股。刚开始有很多村民对入股合作社有顾虑,在了解情况后,村“两委”班子成员主动立下责任状,把风险留给自己,承诺任何亏损都不用群众承担,最大限度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短短三天入股资金达70余万元,合作社从计划到投产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于2020年6月份正式运营。运营后,资金紧张、业务不熟、产能低效等各种困难问题也接踵而至,为了解决问题,村“两委”又组织召开集体讨论会,50余名代表围绕合作社运营、产能提升等方面建言献策,形成各类优化提升方案10余项,助力合作社产能当年提升30%以上。
  2022年,为了让合作社进一步扩大村民覆盖范围,该村组织进行第二次合作社增股,入股资金超40余万元,至此,全村248户村民全部入股参与。截至目前,康家堡木材加工专业合作社已累计进行了三次股东分红,解决群众就业80余人,吸纳7户困难群众务工就业,帮助困难群众人均每月增收3000元。合作社年销售额突破900万元,实现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
  坚持成果共享,更大惠及民生
  该村木材加工合作社运营后,仅此一项,每年村集体增收达40余万元。村“两委”始终坚持把资金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严格遵守“四议两公开”程序,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多渠道了解热点难点,依托康家堡人大代表联络站,定期举行人大代表“进家入站”活动,与村民实现常态化沟通联系,推动人大代表、村“两委”班子、村民群众实现“零距离、面对面”。
  为了完善村内养老机制建设,解除年轻人后顾之忧,该村建立村级互助性“孝善食堂”,成立村级“孝善基金”,将68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孝善食堂用餐服务群体,同时对生活困难群体、脱贫享受政策户,实行孝善食堂“零门槛”准入机制,不设年龄限制,不断提升惠民服务水平。在农田基础设施改建工程实施过程中,村“两委”在广泛征求全体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决定,村内灌溉电费统一由村集体承担,仅此一项,每年就平均为每户群众节省400余元的支出。
  康家堡村共议共建共享的机制,已经融入到了该村各项工作的议事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目前,村集体成立的吉康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建成高温瓜菜大棚16个,种植的冰草、宝塔菜等特色蔬菜远销上海、香港等地;占地面积50亩的金蝉养殖基地工程、300亩的甘蔗种植基地工程、1800亩的土地流转工作等都在紧张有序高效推进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实践在康家堡村落地生根萌芽,也激励着康家堡村“两委”干部不断干出让农民群众认可的实绩。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