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行程万里 寻访4省1市 只为80年来“家的呼唤”
——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致敬老渤海·为烈士寻亲”活动纪实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振平刘清春李前军孙娜通讯员门雨萌谭梦笛
  编者按:1944年1月,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渤海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其间很多烈士埋骨于此。遗憾的是,因各种条件限制,数十年来,一些外地烈士一直未能与老家“认亲”,很多烈士亲属至今不知道家人葬于黄河边的滨州。
  当前,滨州在全国首创“心安城市”建设,为让革命先烈“安心”、让烈士亲属安心,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特意组织了一场“致敬老渤海·为烈士寻亲”活动,已收集到20余名烈士的亲属线索,信息还在进一步核实中。截至目前,该活动已成功寻访到11位烈士的亲属,其中有8位烈士的亲属22人来滨参加清明祭扫活动。
  那么,为何要在此时举办这样的活动?滨州又为何埋葬着这么多的外地烈士?烈士亲属们如何看待此次活动,怎么看待滨州?……
  即日起,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推出《致敬老渤海·为烈士寻亲》专题报道,与市民一同回顾这场跨越万里的寻访之旅,聆听那“80年来家的呼唤”,向英雄致敬,让烈士心安!
  今年,是渤海区成立80周年。
  又是一年芳草绿,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组织了“致敬老渤海·为烈士寻亲”活动。
  结合“我为烈士来寻亲”全国公益组织志愿者提供的线索,纪念园派出2个工作小组,分别赴上海、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寻访烈士家乡。经过5个昼夜、行程万余里,工作人员在紧锣密鼓逐一对接、核实、记录后,最终有8位烈士的22位亲属来滨,于4月3日一同参加清明祭扫活动。
  一路上,有太多的故事震撼我们——
  这些烈士中,距离最远的张浩初烈士家在上海浦东,牺牲时年仅20岁;
  这些烈士亲属,多数是第一次知道家里的英雄埋骨滨州,甚至有人第一次确认自己是烈士家属;
  这些烈士亲属中,有的是苦等丈夫多年的妻子,有的儿女没见过父亲,有的三代人接力寻找家人的下落……
  许多烈士安葬滨州,却迟迟没有“认亲”,开展寻亲活动为的是让烈士瞑目、让亲属安心
  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滨州为腹地的渤海区贡献巨大。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近20万渤海子弟兵参军参战,55308名革命烈士血洒疆场。
  但很多人不清楚:作为整个华东战场的后方基地,渤海区曾陆续接收了很多伤病员。他们多数是在前线负伤,来到滨州治疗、休养。
  如1947年夏,迟浩田在南麻临朐战役中负伤,随后来到北镇鸿济医院养伤。后来,他被转移到阳信流坡坞,被安排在王大娘家里住。在王大娘的精心照顾下,迟浩田养好伤,返回了战场。离开前,重情重义的迟浩田拜王大娘为干娘。
  此类案例有很多,其中多数英雄得以重返战场,却也有不少人最终安葬在滨州,过世在了北镇。
  在渤海军区卫生部休养院提供的当时的坟墓图表和烈士牺牲信息中,曾有详细记载。那时,渤海军区卫生部休养院在北镇共分布有8个休养所,烈士陵园里主要安葬的就是当时牺牲在洪文、杨家、耿家、林家油坊、山柳杜、郭家、苏家、林家、樊家以及休养院驻地北镇北村的烈士。
  如,江苏南通籍战士傅卜业曾在樊家村养伤,不幸在那去世。1963年,傅卜业的儿子终于找到了房东的儿子高忠实,并第一次为父亲扫墓。自此,傅家视高忠实为恩人,傅高两家相交至今。
  这段历史,今天的人很少知道,当时的人更难搞清楚。再就是,有些烈士没读过书,墓碑上的名字、籍贯往往有错漏,如烈士“卜嘉青”的名字就被误记为“白嘉庆”。因为这种历史形成的模糊,也因为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许多烈士亲属没能到滨州“认亲”。
  今天,借助信息发达的互联网,“我为烈士来寻亲”平台志愿者持续发力,纪念园和烈士家属的双向奔赴之路日渐明晰。为让烈士瞑目,让亲属安心,在掌握新线索后,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策划组织了此次“致敬老渤海·为烈士寻亲”活动。
  张浩初烈士的老父亲每次遇到当兵的都要喊:“大军啊,帮我找找我儿子啊……”
  3月19日,寻亲活动一组4人驱车赶往第一站:上海浦东。
  早晨7:30出发,一路上几乎没休息,下午5:30提前抵达。不顾旅途劳顿,他们打破第二天再寻访的计划,立即行动——他们说:“烈士亲属等了太久!”
  在那,张浩初烈士的侄子张金根和妻子接待了他们。满头白发的张金根已80岁,面对滨州客人特别激动。抚摸着寻亲小组带去的墓碑照片,老人喃喃自语:“这就是叔叔的墓啊!”
  “我叔叔13岁就跟着地下党走了,我爷爷心疼得不行,到处去问、到处去找。每当有当兵的人路过,爷爷都要拉住人家的手问:‘大军啊,帮我找找我儿子啊……’。”回忆到此处,张金根很伤心。
  张金根介绍,叔叔张浩初排行第四,是当时家里最小的儿子,家乡人称“张小四”,童年极为穷困。当时,奶奶早逝,爷爷既当爹又当妈,将孩子们拉扯大,对小儿子尤其疼爱。参军几年后,张浩初曾回家探亲一次,背着小手枪,很帅气很威风。
  解放后,日子渐渐变好了,张浩初却没了消息。爷爷虽说对儿子的牺牲有预感,但总盼望着老四能奇迹般回家。但不幸的是,老人最终带着深深的遗憾与伤痛离世。
  1980年代,在当地民政部门帮助下,家人们才确认:张浩初当年已经牺牲。
  今天,在滨州客人的帮助下,他们终于确认了张浩初烈士的遗体所在——滨州渤海革命烈士陵园。
  捧着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的简介宣传册,张金根仔细地来回看,让滨州来客在折页上写好联系方式,然后郑重地收藏起来。
  王兆林烈士家人一块块拼凑发黄碎裂的烈士证,一点点还原英雄的故事
  当寻亲小组赶到江苏扬州江都区吴桥镇谢桥村,王兆林烈士的侄子们已等候多时,激动地诉说着关于亲人的回忆。
  正当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得热闹时,其中一人略带颤抖地捧出了一件传家宝——王兆林烈士证。
  瞬间,整个房间寂静下来,大家的目光集中于那件被层层包裹的烈士证。因为时间久远,那纸张早已发黄、支离破碎,但一块也不缺。铺开一张白纸,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每一块放下,然后一点点拼凑完整。王兆林烈士的故事,随之渐渐清晰。
  王兆林15岁告别亲人从军,在家人的催促下,他从部队请假回家,结婚才三天就又离家了。这之后,王兆林辗转在异乡战场,与妻子相聚的时间加起来不到10天。王兆林22岁牺牲,没有留下任何子女。
  带着对新婚丈夫的思念、期盼,王兆林烈士的妻子未曾改嫁,直到去世。多少年来,全家人一直在找寻王兆林,即便知道他牺牲了,也要寻找到他的墓地。
  现在,终于确认王兆林烈士埋葬在了滨州,全家人面对祭扫邀请,一点也不含糊:“我们当然要去,每家每户都要去!”
  吕铁波烈士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他是我们全村全镇全地区的骄傲”
  英烈,都是老家人的骄傲。寻访中,当地有关部门、村“两委”常常骄傲地向滨州寻访组回忆烈士的故事。
  3月20日下午的寻访就是如此。
  在无锡市宜兴官林镇南庄村,说起烈士吕铁波的生前事迹,官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郑站长、村委会工作人员、吕铁波烈士的侄子吕昌明都十分激动,竞相对滨州寻访组介绍:“他献身革命20年!”“他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涟水战役!”“他动员过很多人抗日,其中还有个和尚!”……
  的确,吕铁波烈士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根据当地提供的《宜兴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汇编》《宜兴英烈》等书可知——1933年,吕铁波在方砚小学任校长时入党。1937年,他动员龙池山方丈恒海和尚参加革命。在宜兴山区,恒海和尚率领抗日游击队坚持和日伪作战,直到牺牲。1944年,吕铁波任宜南大队大队长、龙池区大队长,与日伪作战;后调任堰头区区长,出色完成天目山反顽战斗的支前工作。1945年10月,他随军北撤,先后担任营教导员、教导团教导员,参加苏中七战七捷、涟水战役等。1948年10月,吕铁波在滨州因伤亡故。
  遗憾的是,此次来滨清明祭扫,吕铁波的儿子吕鲁捷因身体原因不能前来,由吕铁波的侄子吕昌明代表全家参加祭扫。
  傅卜业烈士的妻子死后与一把“滨州土”合葬,其遗属和其在樊家养伤时的房东成了世交好友
  寻访中,滨州一行人发现:傅卜业烈士的故事比较特殊。他家在1963年就曾到滨州祭扫过,还与烈士在樊家养伤时的房东成了世交好友。
  在江苏南通海安市家中,傅卜业烈士的孙女傅大鸣介绍:他们是双烈士家庭——傅卜业、傅卜如兄弟都为革命牺牲了。在滨州养伤时,傅卜业曾给家中去过书信,地址是北镇樊家。1963年,根据信中线索,傅卜业的儿子傅士厚只身到滨州寻访。
  “那时候,交通不便,地址也不明晰,只能是捧着地图边走边找。我是先坐车到了济南,然后从济南沿着黄河一路走、一路问,走了300多里地,鞋子灌满土,跑烂了鞋跟,终于到了北镇,还见到了我父亲在樊家养伤时的房东高忠实,他热情接待了我。”傅士厚说,“高忠实的父亲与我父亲年龄相仿,亲如兄弟。”
  自此,这远隔千里的两家人联系密切,逢年过节互相问候。每到清明节,高忠实就替傅家祭扫,到今天还在坚持。
  “十几年前,我陪着奶奶、爸爸又去了一趟滨州,特意从爷爷墓上捧了一把土带回江苏。当年,奶奶去世,我们根据她的心愿,将她与这把土合葬了……”回忆到此处,傅大鸣眼里闪着泪花。
  万里寻访路上,寻亲小组遇到了不少像高忠实一样实诚善良的好人,比如“寻亲达人”花敖庆。
  花敖庆是金坛公安分局滨湖派出所教导员,28年来先后帮助50多位寻亲人员找到了亲属。
  今年2月10日,他在抖音上看到了邱旺理发布的为金坛籍烈士寻找亲人的视频。花敖庆根据烈士信息一步步查询、求证,与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对接,做足了前期功课。3月22日上午,双方见面后,花敖庆就报出了王玉华、朱喜龙烈士亲属的大致情况,以及疑似有王树林烈士消息的3个村,让寻亲小组十分感动。
  “没想到常州有这么一位‘寻亲达人’,可算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社会服务科副科长张景滨说。
  清明来滨州,烈士家属纷纷表态“这次咱们都要去祭扫!一个也不能掉队!”
  一边抹眼泪,一边诉说三代人的寻亲路,这是很多亲属们的共同经历。正因此,面对滨州方面的祭扫活动邀约,老人们都当即答应。
  在江苏宿迁梨园湾社区,双方刚一见面,何云飞烈士的侄子何光明就掏出手机,在高德地图上搜索,只为确定渤海革命烈士陵园的具体位置。他说,自己一定要参加滨州的清明祭扫活动。
  特地向单位请假,静候滨州客人的蒋和风说:“小时候,我就听妈妈讲过,舅舅朱喜龙是烈士,但不知道在哪牺牲的、葬在哪……舅舅是我们全家的英雄,现在终于有了确切的消息,今年清明节前,我们一定会去看望舅舅。”
  在江都区郭村镇张倪村,方庆云烈士的家属说:“我们都要去滨州扫墓。自己花钱也要去。每家每户都要出代表,都要到场!”
  王玉华烈士的外孙女曹月兰说,“只记得母亲说外公牺牲在山东,具体不知道在哪。这一次,我一定要去祭拜外公,舅舅也想去。”
  在江苏宿迁市唐莫村,卜嘉青烈士的侄孙卜金书讲完故事,当即给在外地打工、居住的兄弟们逐个打电话:“这次咱们都要去祭扫!一个也不能掉队!”
  不止是亲属要来,不少当地村委会的负责人、志愿者还表示要陪同烈士家属来滨。如金坛烈士陵园工作人员表示:“要尽可能地为大家去山东祭扫提供必要帮助。”
  未完成的遗憾:王树林烈士的寻访没成功,一些烈士亲属因身体原因不能来滨祭扫
  这次寻访,惊喜多多,收获颇丰,却也有不少遗憾。
  如聂凤喜烈士,生前是华野卫生部司务长,他曾在外地结婚,生育了一对儿女,还给老家寄过信和照片。但因为当时条件限制,老家的亲人未能与聂凤喜的妻儿建立联系。此前,他的3个侄子就想借助网上志愿者力量寻找亲人,至今未果。于是,他们请求滨州寻访组帮助他们牵线寻找。
  再如王树林烈士的对接未成功。根据零星的档案资料显示:王树林烈士是金坛人,可花敖庆警官和滨州寻亲小组再三寻访,3个疑似案例并非是烈士老家所在。比如,经过现场查阅村里族谱等信息,发现一个疑似烈士名为王兆金,是牺牲在安徽太和战役,与王树林的信息不符。
  还有一个遗憾,是一些烈士亲属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4月3日在滨州举行的祭扫活动。如傅士厚老人目前在南京做手术,家人也要陪同,只得随后单独来滨祭奠。
  这些遗憾在所难免,但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负责人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继续寻访,力争为每一名还未“认亲”的烈士都找到老家、找到亲人。
  红色,是滨州的底色;老渤海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在“三好滨州”呼唤里,在“心安城市”建设中,我们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就是传承英烈精神,建设好这方红色热土。
  在此,让我们一起欢迎外地烈士亲属们的到来!
  在江苏扬州,寻亲小组与方庆云烈士亲属合影。 在江苏宿迁,寻亲小组与卜嘉青烈士亲属合影。
  滨州一行人在上海浦东南汇烈士陵园参观、寻访。
  当地保存着1981年惠民地区民政局发给江都县民政局的信函。
  常州寻亲达人花敖庆警官(中)等志愿者帮助寻访,让滨州寻亲团队很感动。在朱喜龙烈士亲属家中寻访。讲起吕铁波烈士的生前事迹,亲属神采奕奕。在上海浦东新区老港镇建港村,张浩初烈士的侄
  子张金根(中间老者)回忆叔叔的革命往事。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