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鹰
孟子曰:“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无棣明代称海丰,高官杨巍集三者于一身,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获朝廷赐号“天下达尊”。
杨巍(1517年-1608年),字伯谦,号梦山,明山东海丰(今无棣)人,享年九十二岁。据《明史》记载:出仕四十余载,忠君爱国,仁德清廉,文韬武略,朝野相颂。杨巍三十岁,即嘉靖二十六(1547年)考中进士,先后任知县、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后加太子太保,追赠少保,尊为“三朝重臣”。杨巍与同为无棣人的户部尚书王佐、署理兵部尚书谷中虚并称“一朝同乡三尚书”,彰显了无棣人在明朝之荣耀。
《周礼》“六官”中有“天官”一职,其职务类似后来的礼部和吏部,民间尊称杨公为“杨天官”,大名鼎鼎,享誉冀南鲁北大地。由古至今,有关“杨天官”的故事传说很多,一提无棣古城,就能联想起“天官”杨巍,他的名号似乎成了无棣古城的代名词。
杨公祠旧址位于无棣古城北门里东侧,“老龙窝”西首,与杨巍读书、会客之地“亦山园”隔街相望,属典型的明式家庙建筑风格,后因战火、天灾和年久失修,毁于无棣古城解放前。
现杨公祠位于古城南门里西侧,占地面积512平方米,设一个正殿、两个偏殿,分别称为“德懋殿”“崇亲殿”“福泽殿”。
东侧偏殿“崇亲殿”,展出大型壁画“天官杨巍世德图”(简称“世德图”),高2.9米、长15米,上图下文,气势恢宏、雅俗共赏,较为全面和形象地展示了杨巍的忠、孝、善理念,即忠君爱国、孝敬民众、育人为善三个方面,诠释了古代有志官员是如何做官、做人、做学问的。
“世德图”壁画共分五部分,15个画面。第一部分,少年励志、刻苦学习;第二部分,初入仕途、体察民情;第三部分,镇守边关、右臂长城;第四部分,三朝重臣、直言进谏;第五部分,恩泽乡里、诗稿存家。壁画正上方悬挂巨幅匾额“光前裕后”,由无棣县政协原主席杨宝珩书写。“世德图”说明文由一景撰稿,石遵轩书丹。
何为“世德图”?皆因杨公毕生之功德。做官有“官德”,做人有“民德”,做学问字字句句充满“文德”。
杨巍是个有官德之人,忠君爱国
官德指的是官员要恪守的职业道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官德如风,民德如草,风行则草偃”。杨巍一生秉持“忠君即爱国”基本理念,率兵镇守边关,屡立战功,成为明朝所倚重的“右臂长城”。
杨巍任官多年,深谙为官之道,他坚守原则,清正廉洁,清介守身,堪称楷模,多次奉诏从地方赴京时,行李不满一囊,谓之“君子之子”。
作为三朝元老,他要求属下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且十分严苛。即便是面对万历皇帝奢侈懒惰、倦于听政之尴尬局面,他在多次率群臣劝谏无效下,于是毅然连上奏章,恳求辞官回乡,以表志向。
杨巍为官六十余载,从七品县官到吏部尚书,忠君、体国、勋业有口皆碑。万历三十年(1602年),晋为“上柱国”。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杨巍年九十二岁时,皇帝又赐“天下达尊”匾额。去世后,万历皇帝特谕山东海丰、江苏武进及山西全省将杨巍崇祀名宦祠。
杨巍是个有民德之人,孝敬民众
民德是指有德之人。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人有德性,天必佑之。杨巍熟稔为人处事之理,出任官场数十载,关心民瘼至关重要,仁孝之誉播扬朝野。
在职则为国谋其政,出仕则为民谋其利。在武进县任职期间,杨巍革粮长、编库役、定解期,使官吏不得徇私枉法,并蠲免筵席费等一切额外负担。抚晋期间,他体察晋民疾苦,以节省开支、恢复民力为急务,裁减驿传、奏革民兵等,共计减轻晋民负担银10万两,使三晋民力逐步复苏。
孝敬自家老人更是“民德”的集中体现。自古忠孝难两全,杨巍却以忠君与仁孝名扬四海。杨巍在任期间,四次上书请返故里,侍奉父母。他回家后大多居住在母亲安氏身边,即无棣古城东北角的桃花岭村,在此荒岭辟园,广植桃木,以诗会友,成为杨巍辞官返乡后,修身养性、生活娱乐的世外桃源。每逢佳节良辰,他就请母亲乘车观赏,子孙罗拜敬酒,使老母欢欣称意。杨巍曾在诗中写道:“杨公有别业,筑傍桃花岭。年年二三月,花开足千顷。公昔奉母归,来此时定省。白发借桃花,斑衣对花影。”安氏104岁去世,被传为佳话。中宪大夫、督察院都御史,滨州人张西铭撰《明累封太淑人杨母安氏墓志铭》,谷中虚书丹。
杨巍是个有文德之人,育人为善
文德是指礼乐教化,教化人的思想品德。《易·小畜》曰:“君子以懿文德。”就是说要用美好的、正能量的文化教育人。杨巍是明代文化名人,堪称“济南诗派”领军人物,对诗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思沉而致远,非唐人不能道”。
杨巍才华横溢而不恃才傲物,他倡导尚美择善、力行至善的理念,通过善教育,打造善文化,让人人寻善缘、存善心、发善言、行善事,成为善人。注重教化,恩泽乡闾,杨巍为家乡留下了诸多文化遗产。
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是杨巍对“善”文化的重要思考对象。在《海丰县重修宝塔记》一文中,他对为什么建佛塔、建佛塔的作用,用“善名善塔”予以诠释。文章最后写道:“昔阿育王好建塔,犹中国之树坊然,使人望之而为善,鼓舞以尽神也。汝当体此劝人为善,共人于不盗、不淫、不杀之境。一人而劝十人焉,十人而劝百人焉,百人而劝千人焉,过此以往,则三万三千若恒河沙数,其为功德,讵可量哉。善名塔名,当并传于世无数也。余虽老矣,一息尚存,亦劝世人同登於善,不负三大圣人之教焉。是为记!”
杨巍终生嗜学,诗文载于典籍,著有《梦山存家诗稿》《续存家诗稿》共三册十卷近千首。诗集《存家诗稿》(八卷)被录入《四库全书》。
无棣古城杨公祠,实为杨巍纪念馆,其意光于前裕于后;大型壁画之所以称“天官杨巍世德图”,缘于杨巍一生做官、做人、做学问均以德为先,秉持忠、孝、善之本,所以,他“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为天下之达尊、后世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