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梦开始的年华,他却遭遇
左腿高位截肢;
21岁,学了一圈手艺,他却成了
大集上唯一的男裁缝;
30岁,攒了第一桶金,他却选择
进学校当学生;
38岁,放弃城里厂长的职务,他
却选择下村办起加工点;
……
这就是“山东好人”赵立立的
“独特年轮”。
左腿截肢、腰椎外伤、右手皮肉
被旋……命运的重创一次次袭来,可赵立立不屈服,他挺起胸膛往前奔,撸起袖子加油干,建立了一个美满的家庭,生育了两个孩子。今天,他带领数十位农村妇女一起创业,让大家在家门口就业。他常说:“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你也能干。”
近日,记者走进了滨城杨柳雪,
了解“山东好人”赵立立的故事。
阳光少年遭遇不测,身体心灵被摧毁,两年躲家中,不出门不见人
1994年,一场意外,让赵立立遭受了左腿高位截肢和腰椎外伤……
这个18岁的少年,原本意气风发,颇有英雄气,啥都想试一试、争一争,立志用最短时间来扭转家境的贫困。
可转眼间,他只能躺在床上沉睡。当麻醉药劲过去,赵立立发现:几天来,姐姐一直在用一团团卫生纸假装他的左腿。一个意气风发的好儿郎,瞬间变作靠家人照料的二级残障人士。
“这不仅仅是身体的残缺,更是身份的巨变。”赵立立喃喃自语,“马上就要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了,生活却给了我当头一棒。”他黯然垂下了头,眼神里写满了迷茫无助。整整两年,他把自己关在家中,不愿面对外面的世界。
但生活还要继续……
正在赵立立一蹶不振的时候,一位叔叔像一束光,照亮了他的心房。虽然高出一辈,但这位叔叔只年长赵立立一岁,两人是一起长大的玩伴。每到周末,这位叔叔总要来看望赵立立,耐心开导他,悉心鼓励他,“别人能做到的,你也一定可以。”
对这样的暖心话,赵立立一开始满是怀疑:“身体残了,还能跟别人一样?能成家吗?能学啥手艺?能挣个啥钱?还能图个啥?”但这位族叔,一趟趟的跑,一遍遍地说,唤醒了赵立立打小就有的倔强个性:“不试试,咋知道不行!”
如今,再回首这段往事,赵立立的眼中盈满泪水。那位叔叔已意外离世,未能看到赵立立如今美满的家庭和日益增长的工厂订单。
“我想最好的报答,就是好好地生活下去。”赵立立说。
练就一双量体裁衣的“火眼金睛”,成了乡村大集上唯一的男裁缝,还遇见了爱情
站起来,走出去,要干点啥呢?
身躯残疾了,但赵立立头脑还是很好用。他知道,自己没有高学历,又不能干重体力活,最好的出路就是学手艺。因为大赵村离着城区近,他有不少拜师的机会。
一旦下了决心,赵立立就头也不回地拼命学习。他先是学做糕点,又学过修理摩托车,也做过木材加工,虽然最后都因各种原因而未能成功,但赵立立没有气馁。
1997年,赵立立开始学习缝纫。学成后,他开始在乡村大集上做起了生意,早起赶集,卖布、量体裁衣,晚上做衣服,成了一位乡村男裁缝。
裁缝,几乎是与服装同时诞生的职业。在那个年份,大集上的裁缝铺非常多,很壮观。在十几个裁缝摊里,他是唯一的小伙子。最开始,面对女同行、群众的眼光,赵立立常常羞得脸红脖子粗,但一旦坐下干活,他就进入了自己的世界,一门心思琢磨:如何给顾客做出最心仪的服装。
因为身体不便,在量体裁衣时赵立立颇为不便。为此,他一遍遍地练习、一点点地观察,最终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仅目测一下,就能准确估量顾客的衣服尺寸,记住哪些细节还要修改。渐渐地,他的手艺越来越好,生意也越做越大。乡亲们赶大集时口口相传:“去找大赵家的小伙子,他手艺好!”
那时,赵立立一天最多能做15—20条裤子,每条收取3.5元的加工费。有一次,他通宵达旦一口气做了3套西装,每套收取35元加工费。虽然很累,但一天能挣100多元,远比当时普通市民的工资要高。
由于手艺好,附近村民结婚,新郎新娘的衣裳多由赵立立包办,这让家人感到骄傲。乡亲们对他也刮目相看:“原本还寻思这小伙子咋找媳妇啊,现在看人家是真行!”
用裁缝手艺挣来第一桶金的同时,赵立立还遇到了爱情。
妻子李建英说:“我是跟着他学的裁缝。当时有不少劝我的,觉得赵立立身体残疾,不是个好的结婚对象,但我认准了他。他有头脑、有技术,待人也厚道,我觉得他一定行。在我心里,他比很多的健全人都要强。”
“回炉再造”学设计,又创立新公司,为家庭妇女和残疾乡亲带来致富新门路
过日子不会一帆风顺,总是问题叠着问题。
进入新世纪,乡村裁缝铺开始跟不上村民们挑剔的目光和时尚的追求,他们开始要“跟形势、赶潮流、买牌子”,纷纷去大超市、大商场,买品牌服装。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2006年,年届而立的赵立立走进了滨州技术学院特教系的大门,开始学习服装设计。两年后,从手艺人变身设计师,他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先后就职于春烨服饰和华领服饰两家公司。后来,在诚博服饰公司,他担任生产厂长,又证明了自己的管理能力。
攒足了技术和管理经验后,2014年3月12日,赵立立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滨州融达服饰有限公司。公司在无棣县、滨城区里则街道等地还设有加工点和包装点。看着自己的事业日渐壮大,赵立立的内心充满了自豪和感恩。
他没有忘记,是社会给了他重新站起来的机会。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竭尽所能地帮助那些和他有着相似遭遇的人。
如今,在赵立立的车间,你会看到许多特殊的员工。她们中,有居家的妇女、有年迈的老人,还有因病或残疾而失去工作的人,其中很多人已跟随赵立立十多年。“立立从不会因为我们做事慢,就大声责骂。”张大娘感慨地说,“他总是那么耐心,那么细致地指导我们,给我们最大的关心和帮助。”
如今,赵立立的公司已初具规模,与滨州愉悦家纺、潍坊港龙服饰、青岛外贸等生产商建立了合作,生产手套、化妆包、游戏颈枕等家纺类产品。员工们实行计件工资,最多的一个月可以拿到五千多元,年龄大的在家门口做点简单的包装工作,一天也能赚几十块钱。
妻子李建英说:“我们这几十个姊妹,是一个小工厂,更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桌子上吃饭,一台机器上学技术。我们也没啥大格局、大觉悟,就是想一门心思干好活,多挣点钱,让孩子交得起学费,让老人看得起病。”
面对明天,赵立立展望,想要建设更高标准、更大规模的厂房,吸纳更多的人就业。
带头投身志愿服务,尽力为老弱病残提供帮助
在平凡而坎坷的人生中,赵立立磨炼出了闪光的品质。最令人敬佩的,是他那颗火热的公益之心。
“赵立立这孩子,从小就爱管闲事,爱帮助人。”村支部书记赵金华回忆。“即使后来腿脚不便了,他也从未停止过奉献爱心。我真的打心底佩服这个年轻人。”
头一次参加志愿活动时,他就和工人们连日赶工,制作了上百件红马甲,无偿捐赠给村委会。这些马甲,保暖透气、易于清洗,让志愿者们倍感自豪。寒冬时节,看到村里的公益岗、环卫工人和志愿者们在坚守岗位,脸颊和双手冻得通红,赵立立心疼不已。他从工厂取来一批手套,又买了口罩,全部捐赠给村里。
在村里的敬老院,也常常能看到赵立立的身影。他自掏腰包,给老人们做了柔软暖和的床垫。不论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帮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洗衣服、整理房间,陪他们聊天、下棋,给他们带去欢乐和温暖。“这个小伙子真是个大好人啊!”老人们说起赵立立,满是感激。
“现在有了一些收入,就更应该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赵立立笑着说,“帮助村里发展得更好,那是我应尽的责任。”
从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残疾人,到自食其力,再到为他人提供就业岗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赵立立的心路历程,令人动容。2023年,赵立立被推选为第141期“山东好人”。
“人活着,就是为了拼搏。”赵立立说,“残疾人更要努力,要帮助身边的人一起致富,共奔小康。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荣幸。”
记者手记:
微凉的空气中带着春天的气息。3月13日上午,我们来到杨柳雪大赵村,采访一位不平凡的普通人——赵立立。他的故事,宛如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光芒,照亮了村子的每个角落,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赵立立的生活轨迹,是一首对逆境的赞歌。他的早年遭遇,足以让任何人心灰意冷,但他没有被命运击垮,相反,用手艺重新定义了“坚强”二字。从一个闭门不出的少年到乡村男裁缝,再到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勤劳的汗水和对命运的不屈。赵立立不仅为自己找到了生存之道,更为周围村民开辟了致富路,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居家妇女找到了职业归属和生命价值。
采访中,谈及过往,赵立立并不避讳那些痛苦的回忆。他的眼神透露出的不是悲伤,而是对过往经历的坦然,对未来的期待。他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
诚然。赵立立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逆境并非绝路,勇敢面对,并尽力而为,就能开创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