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滨州“心”力量赋能“心”幸福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罗军通讯员牛成龙高嵩郑梦幻杨萌陈聪
  出台全国首部社会心理服务领域地方性法规;
  开通首部面向全国的市级社会心理服务热线;
  开展首个市级党政机关社会心理服务专题系列讲座;
  建立首个中小学全员化常态化心理健康测评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和突出问题导向,站在世界、中国、山东“三张地图”旁,以创建全国首个心安城市为目标,打造“滨州心语”社会心理服务品牌,蹚出了一条具有滨州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之路,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努力让人民群众幸福快乐。
  用“心”优化社会治理
  耿大娘与邻居杨大婶因为栽种树木的问题发生矛盾,在无人见证的情况下,耿大娘与杨大婶产生口角进而有了肢体冲突。
  耿大娘不满被杨大婶“欺负”,拨打110报警,并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到医院接受治疗。因为事发现场没有监控,且没有现场证人,警方作出对杨大婶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对此,耿大娘愤愤不平,无法理解,直到所在镇心理服务力量介入才平息。
  滨州市在开展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发现,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显著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有的矛盾当事方因为性格、心理、工作、生活中多种主客观原因,会出现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等情况,存在矛盾激化、民转刑等可能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
  滨州市从社会稳定溯源治理出发,将人民群众对解决心理问题的新需求纳入市域社会治理总体布局,强化平安品质滨州建设,以社会心理服务助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对社会矛盾纠纷领域做了大量调研后,滨州市创新性地归纳出一个概念:心源性矛盾纠纷。循着问题,滨州市开展专项调研,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特色的“心源性”矛盾纠纷化解的“滨州路径”——
  2019年,滨州市政法、宣传、卫健、教育等11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印发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2019—2021)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1年8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心源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2年,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专班,出台《关于“滨州心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试行)》。
  2022年6月25日,“滨州心语”基地、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揭牌成立并投入使用。
  (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