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县人民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司法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绘就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深化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博兴县湖滨镇湾头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草柳编的发源地,湾头村继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借助草柳编在电商平台打开新天地,成为亿元淘宝村。
有生意往来,就难免产生纠纷。“租赁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运输合同纠纷是较为常见的纠纷类型,湾头村年销售过百万元的网店有50余家,技术服务合同纠纷近几年呈增长趋势。”多元解纷团队负责人安超说。
对标其纠纷标的额“小”、当事人人数“少”的鲜明特点,高效率、低成本的诉前调解优势更为显著。2022年开始,博兴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充分依托诉前调解集中管理模式,通过司法大数据分析,为类似湾头村这种产业集中型乡村提供精细化服务,总结矛盾类型、发生原因、处理结果,整合了一套“因村制宜”的纠纷解决流程,分流案件300余件。
“新的一年,我们正加快与社会调解组织对接,积极探索将更多力量引入法院多元解纷大格局中来,让老百姓们解纷更便利、经营更踏实。”博兴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立案庭庭长舒志喜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
不久前,央视《新闻联播》一则“订单满生产忙,小城镇做强大产业”的新闻聚焦博兴县兴福镇。兴福镇资源贫乏、区位优势不足,但在这个50多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却聚集了2800多家商用厨具企业,年产值达到300亿元,商用厨具产业占全国份额的40%以上。
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博兴法院聚焦县委“五力提升”工程,以服务保障兴福镇“共同富裕示范镇”建设为契机,打造湖滨法庭为服务中小企业特色法庭,开展“链上调解、链上审判”,2023年全庭审结涉商用厨具案件260余件。
“司法的脚步不能止于审判。”湖滨法庭庭长倪瑞林说。为了更好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他带领庭室法官走访企业20余次,加强苗头性、影响性问题研判,向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等发送司法建议4份,让调研充满“泥土味”,让司法延伸工作充满“人情味”,柔性引导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
依法保护,给农民吃上“定心丸”
“大米饭,小鱼汤,群众心里喜洋洋……”中国白对虾生态养殖第一镇博兴县乔庄镇的虾池,水波荡漾。利用“挖池抬田、以渔改碱”,乔庄镇走出了一条“盐碱地变身聚宝盆”的生态养殖之路。但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时,也有因土地承包、流转引发的相关争议。
2022年6月,博兴法院行政审判庭依法审结一起行政赔偿案件,对镇政府拆除虾农虾池及其他附属设施的行政违法行为,判令赔偿20余万元,依法维护了投资者权益,让虾农吃上“定心丸”。
行政审判庭积极搭建对虾案件信息共享平台,对接镇政府、农业农村局,组织联席会商3次、提供咨询意见10余条。与农民、养殖户开展“面对面”交流,针对土地租赁、政府补贴归属等问题,以拉家常、讲案例故事的方式将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讲述清楚。
“我们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服务保障乡村振兴,让村民更富裕、产业更兴旺!”博兴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海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