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一站式调解让劳动争议就地“事心双解”
滨城区市中街道构建闭环调解机制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丁春贵通讯员闫含刘文凯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面对的是柴米油盐琐碎事,却直接关系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女士(化名)离职后与原就职公司因工资问题发生争议,遂将这一问题反映到滨城区市中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调解员张璐得知王女士因身体状况不便外出后,开展上门服务,并到王女士所在地和相关企业进行调解。经过多轮协商,双方达成共识。整个调解过程中,王女士只需在调解书上签字,省去了奔波之苦,这让她十分感动。
  乡镇街道调解组织是化解基层劳动人事争议的主阵地。滨城区市中街道位于滨州中心城区、城市商业密集区,劳动人事争议时有发生。街道根据品质滨州建设部署,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一体多元、三级四化调解机制,建立包括专职调解员、网格员、律师等在内的调解员队伍,促进调解、就业等全流程服务闭环,不但让劳动人事争议“不出街道”,还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一体多元、三级四化的调解机制
  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一直是各级各地孜孜追求的工作目标。
  立足品质滨州建设,围绕“服务品质更优”,为进一步增加协商调解服务供给,让群众有合法、快捷的维权渠道,市中街道以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为核心,同步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调解体系,实现资源体系化、运作制度化、人员专业化、工作特色化。
  资源体系化。联合工会、综治、信访、司法、市场监督管理、城管执法等职能部门,成立劳动争议一体化调解中心,发挥综合效能作用,实行“一窗受理、联合办公、快速解决”,建立联手履责机制,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推动形成“党工委领导、综治协调、司法引领、社会协同”工作格局,推进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
  运作制度化。规范业务流程,形成线上线下告知引导、登记备案、及时调解、督促履行、回访反馈、档案管理、统计报告等调节机制。实现统一分案、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将受理、分流等劳动争议案件做到办早、办快、办好,实现一站式闭环服务。
  人员专业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设置仲裁派出庭、档案管理室、心理疏导室、调解室等8个功能室,高规格配备5名专职调解员、2名专业仲裁员,联合总工会积极吸纳山东黄河律师事务所28名律师为兼职调解员,并定期组织开展街道、社区、网格级调解员培训,提高劳动者和用工单位法律意识。
  工作特色化。在10个社区成立基层调解站,配备专职调解员,大力发展社区、企业调解组织,成立多元调解队伍35支,实现调解过程互联互通。在文汇社区设立“七杯茶”议事厅,在渤海社区成立正青春·新业态调解委员会,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公正的调解服务。
  一年来,街道共受理群众咨询来访1300余人次,调解案件1022起,其中互联网平台调解127起、线下调解 895 起,调解成功率93.75%,获得“山东省首批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全国金牌调解组织”等荣誉称号。
  提前介入、源头治理的预防机制
  被所在公司采取公告方式辞退,李先生不服,要求撤销公告,并索要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调解员徐磊及时与双方取得联系,晓之以法、动之以情,经过多次协调,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公司撤销公告并支付赔偿金。
  (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