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
侯玉杰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朝诗人骆宾王7岁时作的这首穿越千年、脍炙人口的《咏鹅》诗篇,可谓家喻户晓。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与滨州渊源颇深,他把滨州当作第二故乡。
  骆宾王,字观光,浙江义乌人,生活在唐朝初年,详细生卒年月不详。约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骆宾王出生在义乌的一个名门望族里。他资质颖悟,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约十岁时,因他的父亲骆履元担任博昌县(今博兴县)县令,他随母亲离家北上,在博兴县生活长达12年。
  骆宾王的父亲学识渊博,教子有方。骆宾王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下,淹贯经史、博通艺文,为他的创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他读书十分刻苦,博览群书,不仅读诸子百家,也学习术数、方技,三教九流,无所不学。他“少奉过庭之训,长昧克己之方。弋志书林,咀风骚于七略。耘情艺圃,偃图籍于九流。”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百家师,总结自己游学经历时,他说:“从师负笈,私默识于书林。至于九流百氏,颇探其异端。万卷五车,亦研其奥旨。将欲优游三乐,负杖以终年。栖迟一丘,鸣弦而卒岁。”通过在博兴县的学习,骆宾王从一个江南神童,成长为齐鲁才子。
  约17岁时,骆宾王的父亲突然病逝于博昌县令任上。骆履元为官清正,家无余资,灵柩不能返回故乡,在当地父老乡绅的帮助下,就地安葬。按照礼制,骆宾王为父守孝3年。孝期满,其家庭生活已举步维艰。其父生前好友韦某,在兖州瑕丘县(今兖州区)任县令,把骆宾王一家接到瑕丘县,并帮助他做好进京赶考的准备。骆宾王不负众望,考取乡贡,获得进京资格。22岁时,他辞别母亲,满怀希望奔赴长安,憧憬着一朝成名。名落孙山后,他不得不返回瑕丘,又经过数年,终于在长安谋得一个职位。可惜,他骨子里有一骨傲气,遭人排挤,被罢官。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又到道王、豫州刺史李元庆府中担任幕僚,历时6年。6年后,他返回兖州,过起了隐士生活。他与朋友们纵情山水、诗酒,迎来了第一个创作高峰。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赋闲十来年后,骆宾王的生活开始拮据起来,乾封二年(667年),约49岁时,他已经满头华发,又踏上了远赴长安的求仕之路。他参加对策考试被录用,获得奉礼郎的职位。咸亨元年(670年),吐蕃入寇,他随军出玉门,在西域辗转两年多,咸亨三年(676年)又随军赴云南、四川一带平叛。在军中,他主要担任文字工作,他将天山戈壁、蜀中山水融入诗歌,掀起了他创作生涯中的又一个高潮。
  上元二年(675年),骆宾王出任武功县主簿,十年未得升迁,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隐忍求生。他倾情于笔端,创作了著名长诗《帝京篇》,一时朝野传诵,誉为绝唱。来年,他调任明堂县主簿,年底,其母病故,他离职守孝。调露元年(679年),他服丧期满,补授长安县主簿,不久,晋升侍御史。侍御史是监察官,负责纠核百官。骆宾王为人耿直,上任不足半年,反而被人罗织贪赃罪名,锒铛入狱。在狱中,骆宾王遭到严刑逼供,他宁死不屈,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文字,其中《在狱咏蝉》成为名篇。他咏物言志,发出了“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呐喊。在狱近两年,永隆元年(680年)八月,唐高宗立英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骆宾王出狱,不久奉命出使燕、齐。他在易水河畔写下了《于易水送人》,感叹“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他顺路到博昌,旧地重游,访亲问友,祭奠父亲,物是人非,使他伤感不已。来年,他被贬到台州临海县担任县丞,在任3年。
  约681年前后,骆宾王再次路过齐鲁大地,虽然离博昌县很近,“经途密迩”,但他公务在身,只能“企予望之”。他为不能与博昌父老相聚而郁郁寡欢,于是,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与博昌父老书》,表达了对第二故乡的深情厚谊。
  684年初,他因事进京,返回路上,在扬州停留,参加徐敬业密谋起兵反叛武则天的起义。武后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以“匡复唐室”为政治纲领,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自任匡复府上将,以骆宾王等为府属,被任命为艺文令,掌管机要文书,并由骆宾王起草了讨伐武则天的檄文,传播天下,很快集结十万大军。骆宾王对胜利充满信心,“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在武则天重兵的压力下,仅仅两个月,徐敬业失败,骆宾王也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云投江,或云落发为僧。
  骆宾王起草的《讨武曌檄》是其代表作。该文富于鼓动性和号召力,慷慨激昂,气吞山河。当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惊问是谁写的,有人说是骆宾王。武则天感叹道:“宰相之过,安失此人!”
  骆宾王是唐初开创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直抒胸臆,壮志豪情,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开辟唐朝文学的繁荣局面作出了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该篇《滨州百名历史人物》原文没有,属于此次新修订的。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