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张子强通讯员赵乐乐
2023年,全市城乡水务系统坚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理念,以担当展现新作为,用实干交出新答卷,共完成投资58.6亿元,同比增长14.2%,为品质滨州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水务支撑。
坚持党建引领,《“4个固本支撑”助推滨州水务高质量发展》被评为“十佳案例”
打造“丹心映党旗兴水润民生”“1+N”系列党建品牌,形成“‘四个引领’映党旗”等12个特色党建品牌,4个党支部荣获“五星级党支部”荣誉称号,《“4个固本支撑”助推滨州水务高质量发展》被评为全市党建“四个融入”十佳案例,相关做法被省水利厅发文推广。全力推进以案促改专项行动,狠抓廉政风险防控,打造“水美・风清”廉洁文化建设品牌。
叫响滨州品牌,12项工作作典型发言,16项工作被上级发文推广或评为典型案例
2023年,在水利部、水利厅会议上作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数字水利、农村供水保障、水资源节约集约等12项工作典型发言,城市防汛、河湖长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16项工作被水利部、工信部、水利厅、住建厅发文推广或评为典型案例,水土保持、数字水利2项工作被省委改革办《改革与制度创新》刊发推广,争取到取用水管理标准化、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等7项上级试点,承办全省数字水利现场会。
实施23项水网工程,“一轴三纵、湖库棋布、两域八横、河海连通”水网格局加速形成
以补网、联网、强链为重点,坚持“纲、目、结”并举,全力实施23项水网工程,开工新建利民、滨源、城东3座水库,积极推进三角洼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埕口水库增容衬砌工程,治理徒骇河、德惠新河2条大型河道和郝家沟、马新河、朱龙河等3条中小河流,黄瓜岭橡胶坝、高新区贺家闸、沾化区西水东调等工程投入运行,“一轴三纵、湖库棋布、两域八横、河海连通”水网格局加速形成。
优化水资源配置,置换3亿立方米黄河水,河水用量比例由85%降至70%以下
通过实施23项水网工程,新增雨洪水拦蓄能力1亿立方米以上;出台《滨州市再生水利用规划》,建设5座再生水厂,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4400万立方米/年,阳信、滨城2座再生水厂投入运行,滨化、大唐等企业用上再生水;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一期已投入运行,二期工程正在建设,总生产能力达到5475万立方米/年;消纳长江水1.09亿立方米,计划执行率144%,全省第一。长江水、工业非常规水利用同比增长159%、44%,黄河水用量比例由85%降至70%以下,有效扭转了高度依赖黄河水的局面。我市通过黄河水资源超载治理省级评
估和国家节水型城市省级复查。
全市提前两年完成省定“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任务
新建修复改造排水管网117公里,沾化区、邹平市、惠民县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并通过省级抽检,全市城市雨污合流管网实现整建制清零。葛洲坝、博兴光大等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比例达到70%。全市提前两年完成省定“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任务,省住建厅发文推广我市做法。创新建立联合巡查、无人机巡航、定期检测、生态补水工作机制,城市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
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率、城乡供水一体化率均达到100%,省政府主要领导给予肯定
实施城乡供水提质行动,完成2323个村供水管网改造、10座水厂完成深度处理工艺改造、307个村完成水源转换,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率、城乡供水一体化率均达到100%。积极推进滨城、阳信、博兴农村供水“县级公司直管到户”和“1+N”管护机制改革,减少管理层级,提高服务水平。农村供水相关做法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省政府主要领导给予肯定,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予以报道。启动城市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62个小区试点,为下步全面推开积累了经验。
市城区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以水润城、城水共融水生态体系加速形成
坚持水安全、水生态、水循环、水利用“四水统筹”,市城区水环境治理工程成效显著,完成新立河流域291个小区雨污水管网普查修复改造,清淤雨污水管道412公里,新建改造17座城市污水泵站,积极推动市城区3座污水处理厂联调联控,城市排水体系进一步优化,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城区水系防汛薄弱环节提升工程、北环河钢坝闸及提水泵站工程等6项城建工程全部完工,徒骇河引调水一期工程投入运行。
数字化、立体化护河“滨州模式”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高规格召开全市总河长会议,市政府出台《关于完善河湖长制推进河湖管理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市纪委监委、城乡水务等8部门
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纪检监察+河长”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实现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的实施意见》。深化数字化改革,打造无人机智慧巡河系统、河湖数字化管护系统平台,组建1339名专职河管员队伍,在全省率先建成“无人机+河管员+数字孪生”河湖数字化、立体化管护模式,规划35条智慧巡检航线,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河—数据自动采集—平台智能分析—隐患预警推送”全流程智能化应用,建设河湖数字化管护平台,实现河湖管护精细化,系统已运转处置近5000处河湖问题,数字化、立体化护河“滨州模式”被水利部、省河长办发文推广,并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建成全省首个可实现“四预”标准应用数字孪生城市洪涝模型,建设经验被多部委、省厅评为典型案例并推广
确定“1+2+N”数字水利建设总体框架,整合设备3300余处,打通17个应用平台数据交换通道,汇聚数据资源220多万条,完成城市防汛等5个专题图建设,建成全省第一个可实现“四预”标准的数字孪生洪涝模型。我市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经验做法被工信部评为全国典型案例,小开河-簸箕李-韩墩国家级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建设经验做法在水利部会议作典型推介,省委改革办《改革与制度创新》刊发我市数字水利建设做法,全省数字水利会议在我市召开。
积极推进“灌溉一张图”建设,申请引用抗旱应急水源2.3亿立方米,保障粮食安全
对小开河、韩墩、簸箕李、张肖堂4个引黄灌区进行改造提升,维修、改建、新建渠道建筑物105座,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积极推进“灌溉一张图”建设,将灌溉困难区域、少水区域标注上图,逐项研究制定引水措施。在2023年6月、10月,2次启动干旱防御IV级应急响应,积极对接黄河部门,申请引用抗旱应急水源2.3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旱情,保障了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