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职教名城”的实力“ 在知爱建”的表率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通讯员苏玉娜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69年校史,17年航空教育历程,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一路,是城市和大学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相互扶持。
  滨州学院作为滨州师范教育的标杆,几十年来,该校为滨州乃至山东省培养了数万名合格师资,成为滨州中小学教师的“摇篮”;
  践行“顶天立地”战略的滨州学院,其“立地”就是紧密拥抱滨州发展。滨州学院借助地域地缘和文化优势,积极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文化和孙子文化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建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高校孙子兵法与兵学研究基地等;
  在滨州产业集群升级、工业技改加速、现代农业转型、经略海洋实践、文化强市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信息化项目研发等诸多领域,滨州学院树起创新旗,当起排头兵。如研究成果“基于两相流动态特性的活塞内冷油腔振荡强化传热机理研究”辅助高功率发动机活塞设计,为渤海活塞累计新增产值4.69亿元,新增利税4500万元;
  作为全国第一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17年来,滨州学院的航空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办出了特色和水平,成为滨州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在知爱建”的表率,让滨州这座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好。
  滨州学院更名的根本原因、现实需求是什么?更名后将对滨州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助推?
  中国航空业进入“发展黄金期”,为航空办学提供了巨大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航空航天创新发展。《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完善民用飞机产品谱系,加强民用航空器、发动机研发制造;完善航空服务、物流网络,加密机场网建设;构建适应交通发展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大力培养交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基于此,拥有完整航空教育链条、厚实软硬件基础的滨州,责任在肩,当仁不让。
  当前,我国航空业进入了“发展黄金期”——C919实现商业飞行,C929研发提速,国产大飞机产业化迭代进程加快,高端自主航空制造业迎来崭新时代,中国客机市场及维修保障、工程服务等多个万亿级市场正加速开启。2021年,国家成立中央空管委,扩大低空空域开放,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低空经济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新建运输机场150个左右,新增运输飞机5000余架。未来十年,航空业及其对经济的间接和战略影响,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总贡献占比可达10%,前景无比广阔。
  反观高等教育,航空人才缺口巨大。国内现有航空类高校远远不能满足航空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国家积极鼓励高校举办航空相关学科专业,为航空办学提供了巨大机遇。
  同时,这是服务山东强省建设的使命担当。我省地处东部沿海、交通发达,被确定为国家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全国目前唯一的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面向未来,山东将航空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具体到滨州,我市大高航空产业园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通用航空重点园区”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区”。目前,滨州在加速构建“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港口机场立体交通格局,设计飞行半径2000公里的滨州民用运输机场正在顺利推进,力争2027年底建成投用,补齐滨州航空网,构建客货并举的空中通道。这些,都迫切需要航空教育乘势而上,需要高校有新作为。
  滨州学院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必将更好支撑山东省航空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山东省“十强”产业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为品质滨州建设增智赋能。
  更名有助于凸显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
  2023年年初,教育博主张雪峰的一句话让滨州学院“火爆”——“滨州学院是非常好的大学,过两年改名后就不好考了……相当好就业”。张雪峰说的“相当好就业”,剑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其背后是产教匹配度。站在“三张地图”旁看,滨州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优势,就是应用型专业规模大,产教匹配度高。山东航空学院的航空类、师范类专业都是应用型专业代表。在职教领域,滨州是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是山东省职业院校开设专业与本地产业匹配度最高的地级市。
  事实证明:该校的报考越来越火爆,对高分生的吸引力空前增加。滨州学院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对滨州人才结构提升来说,是重大利好。
  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步伐的加快,人们逐渐意识到,考入大学并非万事大吉,更高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才是衡量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根本。滨州教育应用型专业占比高这一突出特点,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核心要素。
  在高质量就业方面,山东航空学院作出了表率。日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文件,对全省151所高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山东航空学院被评为就业工作“绿灯”先进高校。
  滨州学院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也是滨州进一步打造全国职教名城的需要。
  站在已有的航空教育基础之上,“滨州学院”校名已不能彰显其航空特色办学内涵,制约了学校航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服务能力以及资源整合。此次更名,将使学校办学更加名实相符,凸显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加快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紧贴航空业发展需要,聚焦航空专业人才培养,填补航空人才培养缺口,提高融入航空业发展能力,符合国家航空业发展的有关精神,符合交通强国的战略要求。
  近年来,山东航空学院加快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核心竞争力、社会美誉度全面提升,为品质滨州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下一步,该校面向社会、面向实践,将突出办学特色、强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让更多优秀教育创新成果流动起来,推进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滨州整建制并购141航校,助推飞行员一体化培养
  为进一步支持该校建设,滨州整建制并购141航校,全面补齐航空教育技术短板。
  “141航校”,指具有民航局CCAR-141部合格证(包括临时证)的飞行学校。截至2022年,全国“141航校”共有42家。这42家航校,只有27所拥有整体课程资质。
  在2023年8月21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敏介绍:此前,滨州市飞行员培训的飞行训练环节主要与美国、加拿大及国内的航校联合培养,没有自己的141航校,无法直接实现飞行员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培养,成为制约滨州市航空产业及滨州学院转型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为此,该园区联合滨州学院和市财金集团引进并购了一家持有CCAR-141航校资质、全国位列前十五的航校,并迁址滨州落户园区,更名为山东大高国际飞行学校有限公司。
  这一航校,具备整体大纲,拥有成熟、年轻化的飞行教员队伍,有稳定的机务航务团队,可开展飞机类私照、商照、仪表等级、飞行教员等级和高性能及航线运输驾驶员整体课程培训等业务。如今,15架单双飞搭配合理的飞机已正常开展飞行培训,全面补齐了滨州市航空教育的技术短板,助推山东航空学院建设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一体化培养飞行员的高校。该航校将通过3-5年的努力,使滨州市航空培训能力再上新台阶,力争3年后达到年培训飞行员400名、飞行培训90000架次、45000飞行小时,打造全国前三、世界一流的国际飞行培训基地。
  不仅如此,141航校的启用,还将带动机场管理、飞机维修、飞机零部件销售、加工制造、观光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航空企业和产业入驻园区,有力助推滨州市航空产业建链、延链、补链,为做大做强航空产业板块提供有力支撑。通俗地说,有了该航校,山东航空学院的飞行学员不出滨州,就能接受完整的飞行理论、实践教育。
  城市提供高校的根基,高校增添城市的活力。几十年来,这一场高校与城市的双向赋能、双向服务、同频共振,有了沉甸甸的硕果。面向未来,这一双向奔赴必将催生更多的新质生产力,为品质滨州建设持续贡献高校智慧。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