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郭刚通讯员尹新源报道)扫二维码下单,当天送达!”“彩虹鲷已经准备好,马上发货!”11月26日一大早,在滨城区杨柳雪镇今年新建的智慧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园大棚里,项目销售经理黄春菲一边指挥工人打包派送新鲜的鱼和菜,一边回复顾客微信群里的购买消息。
杨柳雪镇智慧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园坐落于杨柳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内,项目已累计投资1920万元,一期建设占地面积约48亩,主要建设鱼菜菌共生标准化基地,同时建有66米蔬菜温室4个、34米蔬菜温室12个、82米鱼池温室3个。历经5个月时间,产业园迎来收获季,温室内的首网鱼、首批青菜、首批蘑菇正式面向市场销售,这也标志着“鱼菜菌”试种试养取得阶段性成功。
据介绍,该园区配套集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于一体的数字平台,实现种养全流程监控、病虫害智能化识别和数字化防控,充分融合了科技与现代的设计。“鱼菜共生技术,能避免传统化肥农药使用过度造成的土壤板结、激素刺激等副作用。”该项目运行经理张登坤聊到产品优势时说,“整个生产过程能达成零土壤、零化肥、零农药、零营养液、零排放、零污染‘六零标准’,生产出的蔬菜色泽品相好口感佳,鱼类肉质细腻、味道鲜美。”
该基地可生产多种鱼、菜、菌产品,其中鱼养在网箱里、蔬菜种在鹅卵石上、食用菌种在套棚间,鱼棚与菜棚间以地下管道相连,养鱼的水携带鱼的排泄物进入菜棚,经过鹅卵石上硝化细菌分解,转化为可供蔬菜吸收的养料,水经过净化过滤后再回到鱼池,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食用菌所种植的套棚,在蔬菜棚的背阴面,既满足食用菌阴面养殖的需要,又能够给菜棚提供保暖,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让“背阴区”也有了收益。
据了解,该项目于今年5月开始建设,9月底建成并开始“鱼菜”循环系统试养试种,相继投养罗非鱼、彩虹鲷、鲟龙鱼、清江鱼等品种,同时种植山芹、鸡毛菜,并在背阴面的套棚也养上了食用菌。目前,该基地鱼、菜、菌产品已全部达到上市标准。“经近两个月的调试,鱼菜循环系统已经从调试阶段顺利进入运行阶段,前期用于试养试种的鱼和菜也进入了收获阶段。”张登坤说,“项目正式达产后,鱼菜共生大棚种养品类将更加丰富,既可种植生菜、冰菜等40多个蔬菜品种,也可养殖鲈鱼、嘎鱼等20多个食用鱼及观赏鱼品种。以一个‘鱼菜菌共生’模块计算,一年养一茬到两茬鱼,种植三茬到四茬菜、两茬左右食用菌,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余万元、利润11万元。”
该项目作为杨柳雪镇“共富合伙人”示范项目之一,多个村庄共同参与投资,预计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0余万元。下一步,该镇将布局“渔游盛景”等系列网红打卡地,建立集科技展览、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科研基地,并开展农技培训、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等,全面打造农旅科技融合的综合实训基地。
含有鱼类排泄物的水,通过鹅卵石上附着的硝化菌分解为蔬菜可吸收的养分。
产业园的工作人员正在捕鱼。 工作人员将充氧袋灌水,然后装鱼、封口。杨柳雪镇智慧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园(鸟瞰图)。
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包装刚收获的新鲜有机蔬菜。
产业园养鱼池里精心养殖的观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