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坚持“开放战略”,助力民营企业“扬帆远航”
博兴县既不沿海沿边,也不是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得益于拥有一大批思想解放、敢闯敢干的民营企业家。博兴县委、县政府拓宽国际视野,支持广大民企到国际市场“搏击风浪”,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格局。博兴县由此获评“山东省对外开放强县”。
稳定外贸主体。近年来,针对原材料、产成品市场“两头在外”的现状,博兴县拿出“真金白银”稳外贸促增长,保障重点企业、主导产业进出口稳健增长,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常年保持在200家以上,博兴县入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金属型材)、山东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区。一方面,建好“内陆港”,把“出海口”通到“家门口”。投资8900万元打造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货物在场所内查验放行,通过“滨新欧”中欧班列、“滨海欧”海铁联运班列运输至口岸直接出口,通关时间由1-2天缩短至1-2个小时,年节省物流综合费用1200万元。另一方面,打造“海外仓”,引导企业“出海抢单”。全县已有日日昇电器等企业在德国、法国设有海外仓,可提前2个月送抵货物,以最快速度抢占市场,为金属板材、商用厨具、草柳编工艺品等出口提供综合性服务,满足国际用户需求。
推行以商招商。博兴县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家联系广泛、资源丰富的优势,先后聘请11名博兴籍在外企业家、高等院校教授专家担任“博兴推荐官”,22名“博兴乡贤”担任“招商大使”,宣传博兴、推介博兴,组织开展“双招双引”、回乡创业活动,并先后在深圳、青岛、济南等地建立博兴商会,为在外博兴籍企业家提供暖心服务。近3年,博兴县先后与7家世界500强企业合资合作,实际到位外资2.5亿美元以上。
坚持“改革先行”,促进民营经济“铺天盖地”
民营企业贡献了博兴县70%以上的GDP、85%以上的税收。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才能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创新创造活力。
破解难题精准聚焦。博兴县建立健全涉企政策制定机制,聘请1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担任“发展顾问”,充分调动企业家参政议政积极性。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深化“亩均效益评价”“标准地供应”等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向“潜力大、论证实、可落地”的优质项目集聚。博兴县获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办事效率能快则快。博兴县围绕让企业办事更快捷、更高效,深化“一网一窗一次”集成改革,积极创建“无证明县”,大力推进“信用博兴”“智慧博兴”建设,为企业提供“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服务,擦亮“高效便捷、舒心暖心、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品牌。以项目审批流程改革为例,博兴县出台联合审查意见,缩减全过程审批时限62.5%,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厨玛特国际商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实现“一日发七证、拿地即开工”;投资89亿元的国家能源博兴2×1000MW项目实现“七证齐发”,开工时间提前180天。
服务效能倒逼提升。博兴县创新开展民营企业“评镇街、评部门、评科长”活动,评价结果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干部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目前,已组织470余名民企负责人分别对12个镇(街道)、28个县直部门以及28名涉企科室负责人开展评议,结果现场公开,问题反馈整改,全程跟踪督办,并对得分靠后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科长进行约谈,以市场主体评价倒逼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助力民营企业家“向阳而生”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克服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必须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民企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让党组织嵌入产业链。博兴县成立产业链党建红盟,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负责,“链长”兼任各产业链党委书记,鼓励企业法人兼任党组织书记,联结链上176家重点企业、60个党组织,构建起“产业链党建红盟—产业链党委—企业党组织—业务党小组”组织体系,推动战斗堡垒建在“链”上、服务赋能抓在“链”上。目前,博兴县设立了“百万先锋基金”,探索“党建红盟+博士团”聚才模式,先后选聘115名专家教授担任“科技副总”,为链上企业提供产业规划、技术攻关等服务,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让企业家站在“C位”。博兴县扎实开展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通过法定程序将每年8月18日固定为“企业家节”,先后隆重评选表彰32位功勋企业家、行业领军人物、成长创新标兵,营造关心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浓厚氛围。先后推荐105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29名民营企业家担任县级以上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疫情防控期间,广大民企共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各地方舱医院提供洁净净化板82万平方米、集成箱房1.71万套,为各类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折合超5亿元。
让“亲清”成为共识。博兴县出台政企协商、领导干部包保商会协会等制度,搭建“e盏茶事”等沟通平台,制定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标注“高压线”、划定“安全区”,让党员干部依法依规、坦荡真诚地同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家交往。持续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对亲清界线不分、损害政商关系、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一律“零容忍”,真正做到亲而有度守底线、清而有为敢担当。
(相关报道见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