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浅析如何推进“黄河文化”进校园
——以滨城区第四中学的探索实践为案例
  崔洪霞王儒卿
  滨州依河而生,因河而兴,黄河文明在滨州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22年以来,滨城区第四中学深入推进“黄河文化进校园”工程,构建起“以黄河文化为底色,校园处处彰显黄河元素,让师生‘家在黄河边,心系黄河情;润黄河文化,聚民族精神’”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实现新时期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本文聚焦“黄河文化进校园”工程的实施背景、实施路径、实施成效等方面,结合滨城区第四中学开展的探索实践,和大家分享黄河文化与德育课程融合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思路。
  “黄河文化进校园”实施背景: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担负着为国家和民族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推动“黄河文化进校园”,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丰富教育教学底蕴,让黄河文化沁润学生心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担当。
  但调研发现,在中小学生中依然存在对黄河文化认知不足等问题,部分学校在教育引导等方面也缺乏相应举措。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大力推进“黄河文化”进校园,促进黄河文化与德育课程融合发展。
  “黄河文化进校园”实施路径:
  黄河文化与课程相遇,让家国情怀为学生成长培根铸魂。2022年,滨城区第四中学申报了《黄河文化与德育课程融合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市级课题,并以此为契机,围绕“黄河文化”“齐文化”等构建学校的黄河文化课程体系。其中,学校课题组相继开发了《黄河名人》《地域黄河》《诗词与黄河的美丽邂逅》等多种校本课程读本,精心组织了“语文节”,开展了读书沙龙、千人诵读、“我与黄河的故事”征文大赛等活动,让黄河文化深入师生内心,增强师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黄河文化与非遗邂逅,让黄河精神走进学生心灵世界。致力于黄河三角洲非遗文化开发和传承,滨城区第四中学结合实际,开发了非遗“莲花落”校本课程。其间,学校积极引导“莲花落”进校园、进课堂,做到全校“人人尽知莲花落、人人会跳莲花落”,让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落地生根。此外,学校积极推进吕剧进校园,开发“吕剧课程”,让传统戏曲走进学生心中,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黄河文化与学科邂逅,让黄河元素在各学科流光溢彩。滨城区第四中学采用跨学科项目式研究,融合十大学科,开展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主题学习活动。其中,《我的校园我的四季》校本课程之“我和黄河有个约会”系列活动,将地理课、生物课和语文课完美融合在一起——漫步黄河岸边,生物老师引领学生认识各类花卉和树木,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吟唱李白的《将进酒》……同样,为引导学生对“黄河文化”进行自主探究,语文学科以作文、演讲的形式开展“我身边的黄河文化”主题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组织学生撰写以“弘扬优秀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小论文。
  “黄河文化进校园”实施成效:
  通过实施“黄河文化进校园”工程,滨城区第四中学以“依托黄河文化,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德育实效,落实立德树人”为核心,围绕“黄河风”这一主线,把黄河文化融入制度建设、课堂教学、思政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五环节,构建起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黄河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被市文旅局和市教育局授予“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和研究基地”荣誉称号。
  依托该课题,学校常态化组织经典诵读、“我和黄河有个约会”等系列实践活动,学生素养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实现双提升。同时,课题吸引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促进“家校社”一体的德育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另外,通过开展大量活动与实践,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师生的成长底色中深深烙下了黄河文化的因子。
  (作者单位:滨城区第四中学)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