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户部尚书李士翱
侯玉杰
  李士翱(1488-1562),字如翰,号长白,长山县人,出生于县城北关的一户农家。其父亲李宗明以农耕为业,农闲时间做豆腐贴补家用。
  正德十一年(1516年),李士翱考取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考取进士,来年,任潜山县知县。他重学兴文、讲信修睦、储粮备荒、捕盗除害,“以能理繁”,在任仅一年余,改任婺源县知县。在婺源,他依旧“兴学育才”,除旧布新,特别是他统一度量衡,“制为斗秤之平”,给市场交易带来巨大便利,民间称为“李秤李斗”,当地百姓为其立碑,入名宦祠。因为政绩突出,嘉靖七年(1528年)底考取山西道监察御史,来年实授,巡视京城南城。
  作为御史,嘉靖九年(1530年)李士翱奉命巡察两淮盐务,上《陈急务以裨盐法河道疏》,提出“重分司以专职掌”“立赈仓以恤灶丁”“处逋课以充边储”“禁改造以节民财”四条对策,俱准施行,革除了积弊,每年为国库增收八十多万两,皇上赐金币嘉奖。
  嘉靖十一年(1532年),李士翱又奉命巡察苏州、松江、常州,他兴利除弊,共办成27件民生大事,向朝廷上疏113章,都得到施行。他“持大体,崇朴俭,扬清激浊,风纪凛然”,竟然因为正直得罪上级。嘉靖十三年(1534年)出任荆州知府,他办事果断,清理沙市的税收,得到几十万两结余,按照旧例,这些银两他可以自由支配,然而他却一钱不入私囊,全部用来弥补地方财政的亏空和宗室禄米的缺额等。他主持修筑了公安、监利段长江大堤一百余里,民间有“贤太守真父母”之谣。
  嘉靖十七年(1538年)冬,李士翱因身体不适,上疏请求辞职还乡,吏部答复说:“本官才识卓著,政绩有闻,况当未艾之年,正宜勉修职业以安地方,不允。”
  嘉靖十八年(1539年)三月,调任承天府知府,加三品衔。吏部特别说明:“陵寝所在府事繁重,以士翱有才望,故特命之。”承天府是嘉靖皇帝的王府所在地和其父亲、祖父等的陵园所在地,位置重要。适逢皇帝驾幸承天和皇太后下葬两件大事,皇亲国戚、朝中权贵以及浩浩荡荡的皇帝扈从,应接不暇,各种供应繁杂,各方关系相互掣肘,稍有不慎就会惹出祸端,李士翱从容经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有条不紊,即便那些颐指气使、欲壑难填的大太监,他也据理力争,维护了皇家威严和礼仪,得到皇帝的赞赏。次年,升湖广右参政,分守湖南道。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一月,李士翱晋升山西按察使;来年,晋升陕西右布政使;年底,晋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宁夏巡抚。在任三年,他所上的御边策略切中要害。他曾上《预陈边计以备虏患疏》,主张主动迎战,当敌骑“入我边境,斯时斯际,以战为主。”他关注地方教育,注意士兵训练。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九月,调任大理寺卿,年底,晋升户部右侍郎,来年五月,转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十二月,李士翱晋升工部尚书。他感觉自己能力不足,上书请辞,圣旨说:“卿勤慎素著,简擢司空,已有成命,宜恪修职业,不允。”来年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农历庚戌年,四月,李士翱改任刑部尚书;七月,再改任户部尚书。李士翱担任户部尚书尚不满月,发生俺答围困北京的“庚戌之变”,兵部尚书丁汝夔负有直接责任被斩头,户部尚书李士翱筹集粮饷迟缓,负有连带责任被撤职。当年底,他即回故乡闲住。
  回到老家后,朝廷曾再次起用他,而他坚辞不就。李士翱过着清素的生活。他“居处无台榭之饰,服御无侍妾之奉,淡然犹寒士风也”。他告诫子孙,切勿干涉地方事务,切勿武断乡曲。他自己则时常与两个弟弟聚会宴乐,对家人们关怀备至,以督促子孙后代们的学业为乐,安享天伦。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他亲自主持,为四个儿子分家;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正月病逝,享年75岁。隆庆三年(1569年),朝廷为其昭雪,恢复名誉。
  李士翱有文名,诗以传情,吟咏自娱,有《长白集》传世,如《范公祠》诗:“丞相骑箕天上去,巍巍遗庙枕河阴。阶前草木空荣悴,门外溪山自古今。十事规模宗社计,一生忠孝圣贤心。人才百代真殊绝,仰止高风为正襟。”
  李士翱一生最具传奇的故事是与张居正的交往。
  传说,李士翱担任荆州知府的时候。有一天,他坐着轿子下乡巡视,远远看见两个人抬着一个什么东西走过来。当轿子与那两个人相遇时,他传令落轿,让那两个人抬过来一看,原来是只狐狸,四脚朝天绑在担子上,头弯着朝向官轿,眼里闪出乞求的目光。李士翱不觉动了恻隐之心,便问明价钱,买了下来。到了一座山林旁边,就让轿夫解开绳子,将狐狸放走了。那狐狸深情地望着李士翱,摇摇尾巴进了树林。当夜,李士翱忽得一梦,梦见一位胡姓老者向他叩头,千恩万谢,说谢他救命之恩,并说恩公日后将会有大难,只有一个叫张居正的人能够救难。
  第二天,李士翱回想梦境,半信半疑,便将梦境说与师爷听。那师爷听了,当即建议他赶快寻找叫张居正的人。可茫茫人海,到哪里找张居正呢?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天,李士翱又得一梦,梦见玉帝给他一方印,吩咐他交给一个叫张居正的孩子。李士翱醒来一想,前后两梦,都提到张居正,可是去哪儿寻找张居正呢?
  嘉靖十五年(1536年),荆州府举行童生考试。李士翱巡察时,鸣锣开道,考生们慌忙躲避,却有一个十来岁的童生,神色自若,跟在几位白发老童生后面,不慌不忙地前行。李士翱觉得这孩子好像在哪里见过,便令落轿。他走出轿子喊住了小孩,问:“你也是来考试的?”“回禀大人,是的。”“我出个对子你能对得上吗?”“大人,请出上联。”这地方离文庙大门口不远,文庙大门左右各有一株古槐,李士翱随口说道:“大文庙,两棵树,顶天立地。”那小孩举举手中的竹篮,随口答道:“小学生,一支笔,治国安邦。”围观的众学子啧啧称赞,李士翱也暗暗惊奇,心中还在琢磨,我在哪里见过这个孩子呢?
  原来这孩子姓张,名白圭,荆州府沙市人,12岁。小白圭5岁入塾读书,10岁通六经大义,在当地有“神童”之名。
  考试结束后,李士翱把考官们选出的前十名考卷读了一遍,尤其是第一名,他觉得虽然字有些稚气,文章却是条理清晰,一气呵成。于是就让人查出卷号,把考生叫来,不想竟是对对联的孩子。李士翱细细端详这孩子,眉清目秀,额广鼻隆,小小年纪却气宇轩昂,透出一股英气。他猛然想起,这不就是那天梦中玉帝指示的孩子吗?当时就问他家乡何处,姓字名讳,家中状况,小白圭不卑不亢,一一回答。李士翱觉得“白圭”二字欠妥,于是就商量为他改名。李士翱满脑子里尽是“居正”,于是因梦所名,为他改名居正。
  府试过了是院试,李士翱向主持考试的学政推荐了张居正。学政也对张居正大加赞赏,由此,张居正顺利通过考试,成为秀才。来年,张居正参加乡试,湖广巡抚对他的文章拍案叫绝,当面出联考他:“雏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张居正对曰:“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巡抚一面称赞,一面暗想,这孩子才13岁,若过早中举,容易少年得志,不利于将来成长,遂将张居正压下。下一科,张居正16岁,考取举人;23岁,考取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后来,张居正官至首辅大臣,推行新政,实行“一条鞭法”,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