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于秦朝置县,北宋筑城,被称作“鲁北首邑,渤海雄封”。但比城市更久远的是文化,这里是兵圣孙武的故乡,其所撰著的《孙子兵法》传承千载。这部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为人津津乐道的,除了兵法计策,还有“慎战”思想,这种思想也悄然渗透到了孙武故里的司法一线。
总结出“调和有情,调散有理”调解工作法,实现“不避争,而慎战”的社会效果
“过日子哪有上牙不碰下牙的,家长里短有矛盾,打官司很正常,我们要做的是让家庭矛盾以相对温和的方式化解。就像《孙子兵法》里说的,‘不避争,而慎战’!”惠民县孙武法庭庭长孙金刚说。
孙武法庭位于惠民县城郊,负责辖区5个镇街502个自然村的婚姻家庭继承纠纷审理工作。为了实现“不避争,而慎战”的社会效果,孙武法庭总结出了“调和有情,调散有理”的调解工作法。
对于当事人明显“带着情绪”打官司的家事案件,孙武法庭坚持情绪疏导在先。
“我活不好,你也甭想好过,大不了就同归于尽!”在一起案例中,过错方的妻子心态失衡,挥刀将丈夫砍伤。刀伤出院后的第四天,丈夫起诉要求离婚。为了缓解妻子极端对立的情绪,孙武法庭启动心理干预辅导机制,通过惠民县“心灵之约”婚姻家庭指导中心,指派心理咨询师帮助当事人释放情绪。双方逐渐冷静后,在法官的指导下厘清思路,相对平和地达成了离婚协议。
对于当事人离婚意愿明确,但对子女抚养权归属、探望权落实、婚姻财产分割等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法庭主动介入,帮助当事人理清争议,引导当事人不拘泥于某一财产细节,寻找能够接受的利益平衡点,速调速结。
2022年以来,孙武法庭审结家事案件746件,诉前诉中以调解结案,或经调解撤诉的比例达到71%,服判息诉率93.77%,无一起案件因矛盾激化引发“民转刑”,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借人力,也借民心”,组成家事调查员队伍,为精准调处家事纠纷案件把脉定性
《孙子兵法》中借力成事的思想流传已久,对于家事审判而言,更要借力解纷争。
2021年起,由惠民县妇联推荐,孙武法庭选聘了14名辖区镇街的司法、妇联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及当地具有一定威望的家族长者组成家事调查员队伍,有针对性地调查家事纠纷争议情况,为精准调处案件把脉定性。
在一起耄耋老人诉请分家析产的案件中,因被告三人均为老人血脉至亲的子孙后代,且所涉案外情况较多,承办法官出具委托函,委托当地社区干部调查老人的生活和赡养现状。调查员通过走访当事人的亲友邻里,得知老人一生命运多舛,多位亲属意外离世,希望有生之年把财产问题安排好,不给子女添乱。为实现老人的愿望,法官与调查员反复多次与双方“背对背”沟通调解,从庭内到庭外,最终促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完毕,为老人了却了一桩心头事。
除了赡养案件,家事调查范围还包括当事人的个人经历、性格、夫妻关系、财产状况、未成年子女的抚养现状,以及人民法院认为需要调查的其他事项等。
今年以来,孙武法庭共有78件家事纠纷借助家事调查实现了针对性化解。
除了借人力,也要借民心。孙武法庭建立了家事案件“三必访”机制:对涉家暴,因故调解或判决不予离婚的案件必访;对涉子女探视权、抚养费的案件必访;对赡养义务人人数多、分歧大、矛盾深的案件必访。2022年以来,共开展回访76次,涉案当事人122人,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尤其针对涉家暴案件,法庭在回访中,注重向家暴受害方普及证据收集和固定的法律规定,一旦受害人再次遭遇家暴,在出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同时,函告公安机关及其所在社区,履行保护义务。
孙武法庭还在偏远乡镇设立了“暖讼”法官工作室,每周二派出法官到工作室“坐诊”,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今年来,“暖讼”法官工作室已开庭及调处纠纷15次。
打造微型“家风文化教育基地”,加大宣传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乡俗清明”
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同化,是《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
孙武法庭秉持“家庭安定则乡村安定,家庭文明则乡村文明”的工作思路,加大对婚姻家庭法律法规和家庭美德、伦理道德、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
2021年11月,随着全市首家家事纠纷诉调中心在孙武法庭揭牌成立,法庭打造了微型“家风文化教育基地”,设立了温馨审判庭、茶座式调解室、婚姻学校等场所,除了诉讼活动,也欢迎社会公众参观了解,潜移默化传递仁孝、团圆、诚信、互助的良好家风。为了起到更好的普法教育效果,法庭将赡养、抚养等典型的家事案件庭审现场搬进养老院和村居民落,充分发挥家事审判“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疗愈作用。
此外,孙武法庭成立了“家事暖阳”党员志愿服务队,每逢春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重阳节等节点,服务队成员都会深入社区、村居、家庭等开设“婚姻家庭幸福课堂”、开展“家事法官进家来”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家风文化教育,助力辖区基层善治。
未来,孙武法庭将继续遵循“兵法之道”,将弘扬优良家教家风融入司法审判活动,担负起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定分止争、滋养乡俗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