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向好
市生态环境局持之以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丁春贵李默报道)9月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大干2023奋勇争先向前·亮进度——环境品质越来越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专场,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紧扣市委“1+838”工作格局和“1+8+1”落实体系,聚焦“品质之求,精明之路,担当之行”,密切协同各级各部门,持之以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美丽滨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党建统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向好
  抓牢党建与业务融合着力点,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以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更硬作风,按照“12343”工作思路,高标准推动“1+8+1”重点任务和12158民生实事,滨州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城乡更美丽了。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质量指标持续改善。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1510546工程,开展遏制反弹十大专项行动,深入打好三大攻坚行动,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常态化巡查督导、提醒、督办、通报、约谈、问责措施,督察调度毫不松劲,责任压力传导到位。截至8月底,全市PM2.5实现39微克/立方米,优良率为53.1%,综合指数4.60,分别较第一季度同比改善22.6、10.9、24个百分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按照“巩固、托底、提升”的思路,确保7个国控断面保持“优Ⅲ”;深入开展水和海洋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确保水环境稳定达标并持续改善,治水攻坚保持全省前列。截至8月底,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63.6%,高出省下达目标27.2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100%,全部达到Ⅱ类标准,创历史最好水平。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巩固提升土壤治理,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100%覆盖,加快推进115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厚植经济社会绿色底色。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治本之策,坚定不移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成了发电行业30家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核查,全市NOx、VOCs、COD、NH3-N累计分别减排7800吨、11000吨、6200吨、730吨,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印发《滨州市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六大攻坚行动,26项重点任务;率先完成32个河流断面横向生态补偿,走在全省前列。“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国家试点通过验收;沾化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通过省厅评审;滨州经开区获批建设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年内累计争取获批上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4.24亿元,列全省第4位,较去年同期增长79%。
  深入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创先争优引领作用凸显。3月23日,滨州在全省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培训班作典型发言,依托行业重点企业有序推进市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创新做法受到表扬。5月18日,无棣县在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6月25日,滨州市获得省委、省政府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奖励,是全省获奖励的3个地市之一。7月7日,滨州在全省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介绍“两场”(危废处置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经验。7月28日至29日,成功举办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工作现场会议。8月10日,中国环境报整版刊发报道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过程管控,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构建
  严格落实全方位、全领域、全环节过程管控要求,提升主观能动性,主动干、理性干、用心干,确保结果的具体化、项目化、体系化,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持续争先进位,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发力,压茬推进重点任务目标。立足生态环保实际,建立“1+5+N”生态环保过程管控体系。常态化抓好省对市考核9项78.17分指标任务,按照“倒推正干”工作思路,列出“扣分事项整改清单”“巩固事项清单”“攻坚事项清单”抓落实,专题分析、调度推进、提升培训,专班盯靠、专题督导、通报提醒、密切协作、对上沟通,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全领域行动,精准高效服务重点项目。创新开展“绿色护航·2023助梦行动”,推出助梦行动20条措施;对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率先在全省实现排污许可技术培训全覆盖,已完成生态环境部门352人,企业2681人员培训和考试;自行动开展以来,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19件,辐射类环评文件5件,共计节省办理时限100余个工作日。推行包容审慎差异化监管,实施正面清单制度,把守法经营、环境信用良好的142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做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加强非现场执法手段使用率,实现2023年非现场执法比例提高20%;实行“免罚”清单制度,对16类非主观故意因素导致的轻微违法行为免于处罚。服务园区调区扩区,惠民经济开发区、无棣化工园实现2个全省第一;积极争取部省支持,支持滨化废盐处置中心项目;助力山东京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展纳米材料有限公司上市。
  全环节管控,持续加强安全风险防范。制定《全市环境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年行动方案》,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紧盯167家较大、重大风险源,39家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7个化工产业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导检查。依法加强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将25家重大风险源企业的环境隐患排查纳入综合执法检查内容。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严防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事故。
  坚持真抓实干,生态文明建设加力提质提效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持续擦亮生态文明“金字招牌”,坚定不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拓展绿色低碳生态空间。对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印发《滨州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滨州市加强黄河干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滨州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滨州市湿地保护“十四五”规划》《滨州市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行动计划》,构建起“整体谋划—专项布局—分步实施”的一揽子工作推进路线图,推动黄河国家战略26项任务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14项措施落地见效。委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率先开展“美丽滨州建设战略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打造沾化区、博兴开发区等一批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样板。
  聚焦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屏障。将生态质量变化指数纳入市对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形成“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市、县、乡三级共抓”的工作格局。连续五年开展“绿盾”行动,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对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核查整改,建立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问题线索、实地核实和处理整改台账。2023年首次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核查工作,持续开展违法侵占省级以上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和重要湿地问题排查专项行动,现场核查涉及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疑似问题线索,确保及时整改问题、堵塞漏洞,筑牢沿黄生态屏障,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
  聚焦繁荣生态文化活动,大力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传播,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联合教育局、团市委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六五环境日”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相关新闻宣传报道被新华社等媒体刊发,阅读量超200万;高规格选树省级第五批齐鲁生态环保小卫士55名,成功举办环境教育实践系列活动;高水平推进设施单位开放和公众参与,截至8月底,全市8家环保设施单位共开放35次,接待1800余人次;“益鹭高歌·守护黄河”环保公益项目被评为全省十佳生态环境公众参与案例。通过宣传普及,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逐步培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全市生态环保系统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践行“一线”工作法,为品质滨州建设厚植绿色新优势,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