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齐鲁郑氏妇科”开山之师郑长松
郑书翰

  在黄三角地区世家医学传承中,齐鲁郑氏妇科无疑是具有代表性且在国内学界颇有影响的一支,其开山之师便是郑长松先生。
  郑长松,字瑶峰,1927年生于如今的滨城区三河湖镇河南郑村。幼时家贫,家里五口人,有三人常年闹病,微薄的粮食收成要拿大半去请先生看病。正因为亲睹家人饱尝疚疾之苦,幼年的郑长松就立下了学医的志向。
  可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想读书谈何容易,好在他的父亲思想开明,咬着牙供六岁的郑长松去私塾念书。私塾先生崔玉田是清末秀才,医文俱佳。郑长松随其读书近十年,打下了扎实的医学和经学底子,这为他日后临证奠定了结实基础。
  崔师对其学业很满意,题词谓:“凡弟子之成否,不在才华过人,惟观其谨饬与放肆,则一生之成败皆可预知。吾生长松,自从学以来,克勤奋读,尤爱医学,后生定可博取,广济万民。”
  念过私塾的郑长松未及弱冠就成了四里八乡的文化人,并应乡亲邀请在村里做了教员,同时亦悬壶乡里。他治学坚韧勤奋,认准了学医这一行,教书闲暇不是背就是写,不肯浪费时间,每晚看书都看到家里人心疼点灯用的煤油时。寒冬时节,看书尤难,他就把脚伸进一个装满麦糠或木屑的箱子里取暖。
  几番寒暑,郑长松医术大有长进,乡亲们有小病小灾的都去找他医治。一老妪突然腹痛难忍,脐下满鞕,脉微欲绝,问诊得知,大解三日未行。时年18岁的郑长松开出千金温脾汤加减一帖,老妪一啜即安。此类效案日渐增多,他的医名渐渐远播开来。
  在解放前,请先生看病的规矩是要备车轿酒饭的。对于有些行动不便的患者,郑长松十分体谅病家的实情,从来都是徒步往来,一不抽烟,二不用酒饭,且有不少疾患应手而瘥。看病不取酬金,且不用酒饭,他在乡里声望渐涨。
  1948年10月,21岁的郑长松被渤海区委选拔到专署文教科工作,成为一名机关干部。在机关工作期间,他每天仍要接待很多从村里特意赶来看病的乡亲。由此,专署上下都知道了他的这一专长,组织上专门为他设置了诊室和药房(诊室和药房成为如今滨州市人民医院的前身机构之一),配备了工作人员,并由他负责许多中医药的研究与相关管理工作。
  学习的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就像上紧发条的钟表一样干劲十足,一连治好了许多棘手的疑难病症。一些结婚多年不孕的病人怀了孕,有的长年卧床不起的下了炕,一些中风瘫痪的病人丢了拐杖……他们成了义务宣传员,前来看病的患者日益增多。当时每天排号就诊的大车小辆能蜿蜒一里多远。为了保证他的休息,组织上安排每天限诊75位患者,但实际上,郑长松总是把每天前来求医的病号全部看完才肯下班。
  此后,郑长松历任惠民地区医科所所长、滨州市人民医院业务院长、滨州市中医医院首任名誉院长、惠民地区中医学会首任会长等职。尤为可贵的是,他组织开展了黄三角地区中医“访风采贤”运动,总结历代医家学术精粹,抢救式整理了很多医家的手稿资料,还搜集了大量民间验方验案,团结新老中医工作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郑长松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黄三角地区“中医药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由于长年的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医术精湛的郑长松受到了广泛赞誉,获得了许多殊荣。1956年,29岁的郑长松被推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惠民专区首位全国劳模。5月,郑长松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参会期间,他还受大会安排介绍了治疗肺结核和破伤风的临床经验,这些病在当时是难治之病,《北京日报》《中医杂志》专门报道。
  此后,郑长松连续三次出席全国群英会,再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这在省内也是不多见的。1959年,郑长松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时,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张凯在主题发言中点名表扬他:“热爱病人、舍己为公、不辞辛劳,广泛搜集验方、秘方和采集药材”。1961年,山东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短片《好中医郑长松》,1964年第9期《山东文学》刊发报告文学作品《春风送暖——记优秀中医郑长松同志》。2019年,滨州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在滨州日报集中展示“初心永恒·滨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介绍郑长松感人事迹的专稿题为《郑长松:行医术精德为先》。
  郑长松的“四以四为”座右铭在业内十分有名,即“以群书为友,以中医为业,以助人为乐,以虚己为怀”。郑长松在担任市人民医院业务院长期间,每遇阴雨刮风天气都会跑去病房,看看窗户有没有关严、被子有没有盖好。担心影响患者休息,进入病区前,他会把皮鞋换成布鞋。
  1964年,省卫生厅副厅长、著名中医学家刘惠民十分看重郑长松的业务能力,安排其前往省城工作。当时调令已到,欢送会已开,行李已打好,可在启程之时,惠民地委书记王成旺同志和许多得其诊治的患者前来挽留。见此情景,心中感动的郑长松毅然放弃了到省城工作的机会,继续留在鲁北服务百姓。
  郑长松善悟医理,终生不离临床,在“实践-学习-再实践”的砥砺琢磨中成就了自己的学问。他治学勤奋,但不拘于教条,强调在实践中圆机活法。他早年在惠民专署工作时遇到这样一位小病号。在含鱼钩玩耍时,小孩不小心咽下,钩在咽内,线在口外,一牵拉便痛哭不已,求医多家都说没办法。郑长松稍一思忖,将小孩母亲手上的一串小串珠剪断,将串珠逐个串到鱼线上缓慢往下推送,待串珠把鱼钩遮住,轻压就把钩在喉咙壁上的鱼钩缓缓拉了出来。这种巧思妙想,需要医者静心思索,结合实际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正是因为这种勤于思考的习惯,使他在临床上每每有收效。
  郑长松强调,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医诊疗实践需要突出精专,尤以妇科为中医优势所在。他认为,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原本在传统社会依赖中医解决的问题有了更多的治疗思路,但建构在对生命本质追问思辨基础上的中医理论在面对生命繁衍的时候有着自己独特且西医不能取代的优势。所以,郑长松引导并教育其后人以中医妇科为专业,充分发挥中医的实践优势。毫无疑问,这是郑长松的阅历之见。
  郑长松教子有方,郑其国在其教育引导下也成为一方名医。郑其国之子亦传承家学,担当家业,渐得群众信任,并在学界崭露头角。郑氏妇科在子孙传承中恪守郑长松“靠疗效说话,凭本事吃饭”的训言,形成每日临证、每日读书的治学家风,踏实临床,勤于总结,并在学术上提出了独特的“气化”辨治妇科病的理论,现已发展成为在全国中医妇科学界享有声望的“齐鲁郑氏妇科流派”。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对其进行了重点梳理,刊入《全国中医妇科流派研究》;2020年3月,郑氏妇科入选省卫健委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学术项目;2020年10月入选省级非遗,成为我省首支入选省级非遗的中医妇科学术流派。2021年12月,省卫健委专门立项研究郑氏家传鲁北地区医学古籍与郑氏医家诊疗手稿资料。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