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滨州国企改革发展的“国投答卷”
  (上接第一版)充分发挥集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明确党委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
  打造“引领∙新资态”党建品牌,优化“组建一支专业管理团队,全面抓管理;融汇一批金融资金,全年抓招引;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全员抓投资”的“三一三全”机制,激励党组织、党员展现新姿态、新作为。
  在创新发展路径中做大做强。创新“以市带县”发展模式,控股阳信城投集团、沾化区宏达财金和高新区财金集团,资产总额实现裂变式增长,获评AA+主体信用等级,融资能力大幅提升。通过配套建立项目投资、内部借款、信用担保、发债管理等相关制度办法,探索出一条市级平台整合县区平台、将县区无效资产转化为有效资产、以产业带动县区平台转型发展和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新路径。“以市带县、攥指成拳,以体制创新推动市域国资国企融通发展”经验做法,得到省市领导批示肯定。
  在深耕主责主业中助力发展。立足投资和融资两大板块,坚持以需定融、以投定融,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融资和投资的双向奔赴。深入对接政府专项债、政策性银行贷款,持续壮大以基金投资、应急转贷、供应链服务为主类金融平台,在扩大融资规模的同时推进融资结构优化和成本降低,目前银行授信规模达到17亿元,授信规模达10亿元的中长期债券发行在即,年末集团融资规模将突破60亿元。提高投资效益,出资10亿元组建滨州新能源集团,推进产融结合,助力新能源等实体经济发展。与市供销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滨州市农产品保供基地,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在拓展思维视角中加快双招双引。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不断拓展思维视角,坚持学习国内最成熟、最富有成效的深圳模式、合肥模式,探索以国有企业发起设立基金、以基金带动社会资本的股权投资模式,实现国资与民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格局,努力在新赛道上奔跑出最好成绩。在去年设立全市首支百亿规模的新能源产业基金基础上,今年与中金资本、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合作设立5亿元规模的“山东绿色发展基金”,预期拉动社会资本投入超50亿元;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首期规模10亿元的资产管理基金已完成募集,将以基金合作方式开展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等业务。另外,与东华集团联合在我市设立人才发展基金,采用基金股权投资方式与深圳海王医药成立滨州国融医疗公司,将对我市招才引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等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深化国企改革中争当表率。优化集团层级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中长期激励试点,圆满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重点工作,不讲条件、照单全收,提供专项融资5.18亿元支持县市区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出资2000余万元全面完成市属“僵尸企业”退出工作。按照“增量要增亮点、存量要抓重点、减量要减痛点”的原则,对权属企业进行分类施治,持续做优资产、做大规模。注重培育企业文化,形成了“一家人、一条心、一起拼”的国投“家文化”,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越来越强,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秣马厉兵迎鏖战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经济形势,下一步,滨州国投集团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主业经营,始终树立资本经营理念,善于借助资本力量,放大产业资本效应,促进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联动发展。
  做强实力。发挥投融资平台优势,实现投资和融资互促共进。在融资领域,依托AA+主体信用评级,推进多元化融资,不断降成本、控风险。扩大“以市带县”合作成果,推进与县区优质资源的重组整合。发力实体经济,对具有一定优势的双峰石墨新材料、海上风电检测中心等项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
  做大效益。始终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第一目标,努力创造更大价值。立足基金投资优势,依托3支现有基金,聚焦滨州本土企业和“十强产业”,构建更加科学的投资体系,力争投放规模达到实际到位资金的50%以上。加快基金群建设,积极推进3支专项基金的运营工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发挥好撬动社会资本作用。
  做优活力。坚持“一企一策”,加快对权属企业的分类施治,积极开拓新业务板块,持续做优资产、做大规模。实施“强集团、实板块”工程,推进权属企业协同发展,催生聚合效应,推动共生共赢。加大资产盘活力度,强化资产运营,提高资产效益,努力为滨州高质量发展承担更大社会责任、贡献更大效益。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