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滨州市数字强市建设规划 (2023-2025年)》正式印发实施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隆卫王健实习生王佳鑫通讯员赵海龙报道)7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滨州市数字强市建设规划(2023-2025年)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大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领导,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滨州市数字强市建设规划(2023-2025年)》编制自2022年8月正式启动。经过充分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严格审查,7月12日经市政府第32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并于7月24日正式印发实施。这是推进我市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引领性文件,对建设高质量富强滨州意义重大。7月25日,数字强省和数字强市宣传月活动同步开展,新闻发布会是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部署,按照数字强省工作要求,以数字强市建设为统领,统筹推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工作实践探索走在全国、全省前列。2022年,省对市数字政府考核列小组第一位,《法治日报》《山东政务信息》对我市智慧城市工作专题刊载,数字强市方面探索实践被央视专题报道。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滨州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获批全省唯一政务领域IPv6融合应用全国试点,数据管理运行机制案例入选全国“数字政府”示范案例15强。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我市居普通城市优质型行列。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年数字城市百强榜》中,我市居第61位。开放数林指数(即评估政府数据开放水平的专业指数)居全国城市综合排名第13位。
  我市数字强市建设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制定《规划》,明确数字强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赋能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规划》从总体形势、总体要求、基础设施、数字科创、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社会、数据要素生态、保障措施9个方面系统谋划数字强市建设方向和路径。突出我市资源禀赋,设计了具有我市特点的数字化转型路径。针对高端铝业、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提出全面推动数字经济融合转型,打造“数字经济有高度”的“实业兴滨智改数转标杆”;针对美丽滨州、品质滨州布局,提出推动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打造成“数字服务有温度”的“包容普惠便民智慧城市”。
  《规划》的整体目标是:到2025年,滨州市数字强市建设成效凸显,高速通信网络和高性能算力网络实现规模化部署,高能级科创平台和产教融合载体全面赋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量质双升,一脑支撑、三网协同的数字政务体系全面构建,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全面跃升,建成全域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构建泛在智能的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成10G-PON及以上端口数4万个以上,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家庭千兆光网接入率达100%,打造齐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
  打造黄河流域区域数字科创中心。面向产业发展、优政善治和民生福祉重大需求,实施新型服务、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数字疗法等应用技术提升工程,打造2个以上数字技术领域创新实验室,创建10个以上产教融合型数字技术创新平台和基地。
  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深入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新兴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实融合创新发展,实施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智慧物流等数字化工程,创建150家以上山东省“晨星工厂”,壮大滨州经济发展新动能。
  建设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机关运行“一网协同”,城市大脑创新应用场景达到30个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8%,免提交证明事项数达到1200项,打造数字政务滨州品牌。
  建设以人为本的数字社会。以解决社会民生问题为目标,推进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一站式供给,加快智慧校园、智慧养老、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等重点场景建设,智慧社区覆盖率达到90%,建成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
  构建富有活力的数据要素生态。聚焦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优化数据资产质量,信息资源部门间共享需求满足率达到100%,加快培育数据要素交易市场,激活全市数据资源价值潜力。
  另外,为保障《规划》落地见效,在体制机制、统筹协调、资金投入、数字素养、监督考评、数字安全、宣传推广7个方面制定了保障举措。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