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2年惠民县粮食总产量居全市第一位
该县将以“五化”促“五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隆卫王健实习生王佳鑫报道)7月2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滨州市“深化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惠民县专场,邀请惠民县有关领导介绍乡村振兴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惠民县聚焦“1357”工作体系,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过程党建”贯穿“三农”工作全过程全方面,创新建立产业党建联盟,实现了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深度融合。惠民县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荣誉称号。
  强组织“联农”,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力”。健全组织体系,聚焦粮食、果蔬、食用菌、畜牧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成立四大产业党建联盟,构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组织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龙头、社会组织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组织体系。创新组织形式,采取单建、联建、挂建等方式,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支部90个,实现有党员的新型经营主体党组织全覆盖。激发组织活力,按照把村内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产业带头人,实现人才优势聚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农村一线,常态化开展大走访活动。目前,累计走访近4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送惠企政策400余次,开展技术服务220余项。
  优服务“惠农”,提升乡村振兴“服务力”。“一条龙”推进,创新“一条产业链、一名牵头领导、一名部门负责人、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产业党建联盟”推进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县域内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抱团发展,引导群众积极融入农业产业链条,以联农带农实现强农富农。“全链条”融入,将党建融入产、供、销全产业链,让本地“土特产”更好地服务城乡、致富农民。“全要素”保障,发挥产业联盟动员群众、集聚人才、整合资源等优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实际问题136个。与县域内8家金融机构签订党建共建协议,联合推出“兴农贷”“专利贷”等多种产品解决融资难题。
  兴产业“强农”,提升乡村振兴“支撑力”。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扎实开展粮食单产提升行动。2022年底,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76万吨,位居全市第1位;始终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头号工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5.03万亩,亩均增产约150斤,增加粮食产能1.57亿斤以上。现有瓜菜播种面积50万亩,年产168万吨,位居滨州市首位;食用菌年产量16.8万吨,产量占全市产量的40%。畜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共有各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23家,畜牧业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2022年,全县生猪存栏57.84万头,年出栏81.81万头,稳产保供指标连续三年稳居全市首位。
  促增收“富农”,提升乡村振兴“发展力”。依托惠民县孙子文化、老渤海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资源禀赋,发展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康养度假等高端产业,培育起一批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农旅融合发展载体,实现田园变景区、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通过政策引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涉农企业已达140余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700余家,经市委、市政府认定的市级重点现代农业园区28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功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76个,高标准打造3个农村人居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提升示范区。今年,惠民县作为我市本批次唯一的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统筹整合各级衔接资金4000万元,规划打造“一带两区”空间发展格局,实现天“蓝”、村“美”、路“畅”、水“净”,奋力打造全省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样板工程。
  下一步,惠民县将以加快建设“农业强县”为目标,聚焦“品质之求、精明之路、担当之行”,在“规模化、数字化、社会化、品牌化、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以“五化”促“五强”,着力破解“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过程中的瓶颈制约,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生产“规模化”,实现供给保障强。全力稳定粮食产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创建县级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处,镇级千亩粮食高产示范方14处。实施种业强“芯”工程,打造3万亩小麦育种基地,开展玉米、棉花等新品种试验。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投入力度,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7万亩,打造0.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加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与技术培训,引进蔬菜、食用菌、果品优质高效新品种。聚焦畜牧升级,积极推进惠丰农牧、牧原13场等项目年底前达产达效,推动盛茂亨宠物饲料企业二期项目加快建设。
  信息“数字化”,实现科技装备强。加快“智慧农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开展小麦、玉米无人驾驶自主作业、智能农机装备、全生长期智慧种植和田间主要作业环节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开展种粮大县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农业精准承保精准理赔的“数据+科技+管理”协同管理机制。实施“数字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依托配套电商服务,加快发展订单直销、网络直播、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为优质农产品建立广阔的上行渠道。
  服务“社会化”,实现经营体系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走规模化、集约化、服务化道路。组织实施各类示范主体申报工作,全年新增县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家以上,培育产业化联合体2个,发展农业产业强镇2个以上,乡土特色产业名品村15个以上。推进土地经营权及其他产权健康有序流转和交易,确保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保持在65%。做优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扶强一批引领支撑产业发展的“链主”,通过对标找差、择优借鉴,达到发展线,走在最前沿。
  营销“品牌化”,实现产业韧性强。加强对“惠民原耕”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力度,对现有授权管理、标识包装使用制度等进行完善,构建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托“滨菜纷呈”公用品牌,加快培育预制菜产业,推动鑫诚农业(中央厨房)食品产业园、东方豆制品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全力推动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认证、推广和保护,今年新增绿色食品8个以上,“有机食品”保持认证16个。
  产业“融合化”,实现竞争能力强。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方向,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以“链式”思维抓产业,调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延链、补链、强链、优链,推动更多有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的高质量农业项目落地生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力做好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全县,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