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党建引领聚合力 倾情服务护童心
滨州市福利院在全国率先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免费代养困境残疾儿童项目,获民政部高度评价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高超通讯员黄明琦报道)近日,滨州市福利院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墙绘。这是滨州市福建商会与市福利院开展党建共建活动,用艺术和色彩为爱上色,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创造的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福利院的孩子们开心极了,纷纷在墙绘前打卡拍照。
  近年来,市福利院以党建为引领,打造“亲情家园”品牌,坚持“开门办院”,凝聚爱心力量,通过“聚起来、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
  党建共建把力量聚起来
  市福利院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共建机制,以“双方党员受教育、孤残儿童得实惠、党建工作上台阶”为目标,深入开展“党建联盟”行动。
  通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开展行业性系统性共建,与医疗、教育、残联、司法等15家共建部门、单位建成“党建联盟”,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紧密联系地方优质医疗资源,与毗邻公办医疗机构进行党建共建,实现24小时随时安排医生就诊接诊,定期上门体检;与地方公安部门进行党建共建,打通户籍服务绿色通道。
  市福利院通过主题党日、定向捐赠、实践基地等多种方式推动党组织联动发展,搭建党员交流提升平台,促进“融合型”福利机构发展,形成“党建搭台、业务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的发展新格局。通过共建单位协调,总价200余万元的消防喷淋提升改造工程目前已移交使用。
  同时,在共建机制中大胆创新,找出发展新路径。基于市福利院儿童外出康复难和专业康复人才少的困境,市福利院与市中医医院组成“党建联盟”,由福利院提供康复场地及部分设备,增设医疗延伸点;由中医医院配齐配足专业康复师,在机构内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服务,实现了福利院儿童肢体康复“不出户”。双方通过构建一套标准化康复治疗服务体系、打造一套精准化康复治疗方案、形成一套多元化康复治疗保障机制、建立一套两院监督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康复效果。
  机构转型把孩子请进来
  代养儿童小京博出生40天被诊断为唐氏综合征。入户评估的时候小京博已经3岁了,还坐在学步车里,不会走路。他的妈妈介绍,“因为他和普通孩子不一样,家人害怕村民的眼光,从来不带他出去玩,孩子的活动场所就是家里的小院子。”
  了解到小京博的家庭情况,市福利院为其提供了代养服务。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训练下,在院内康复器材和无障碍设施的帮助下,小京博入院半年就学会了走路。小京博的妈妈来探望他时非常激动,眼含热泪地说:“孩子的未来有希望了!”
  滨州市福利院作为全市唯一的儿童福利事业机构,具备完善的设施和功能,实现了“养治教康+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近年来,市福利院精准把握转型方向,将“向社会适度开放”列入主责主业中,在全国率先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免费代养困境残疾儿童项目,累计代养儿童40名,家庭满意率达100%,获民政部高度评价,《中国民政》《中国社会报》等媒体报道推广,实现了“代养一个孩子,解困一个家庭”的成效,有力促进了机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拓展功能把服务送出去
  为了进一步深化免费替代养护困境残儿工作,滨州市福利院探索提供分类代养服务。根据评估结果,适合集中养育的困境残儿,在院内提供优质康复、特教服务;有代养需求,但不适合集中供养的儿童,则采用第三方社工机构上门服务的方式,提供送教上门、家庭监护能力提升等服务,以另一种形式拓展代养面。
  市福利院还推出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境家庭服务,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困境代养儿童及家庭需求,开展党员干部定向帮扶困境儿童“五个一”活动,包括“打一个电话、走一次家访、做一次培训、架一座桥梁、召开一次家长会”;将党员干部按照工作职能划分帮扶小组,与代养家庭进行多对一结对帮扶,及时与代养家长沟通儿童情况及目前的困境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市福利院始终践行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展“党员双报到”志愿服务工作,陆续开展了“义诊活动送健康,民政政策暖人心”“真情暖人心,走访慰问困境儿童”等党员双报到主题活动,切实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