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阳信县探索建立“十全”育人模式
蹚出一条县域科普资源整合集聚、同频同振、集中发力、双减增效的教育新路径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隆卫报道)“双减”向未来,科普助力行。近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联合下发《关于公布2022年“‘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优秀单位的通知》,阳信县翟王镇中学成功入选。这是阳信继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县”荣誉称号之后,再度摘取国家级科普奖项,翟王镇中学也是本次全市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
  自2022年4月成为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以来,阳信县紧紧依托翟王镇科普资源众多、相对集中优势,聚合企业、学校、社区、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特色乡土科普阵地,以翟王镇中学为中心,辐射周边,利用课后服务、社团、节假日、实践课等时间段,在科技教师、专家志愿者的指导下,深入科普教育基地、科技企业、科普场馆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科技实践活动,实现了学校、企业、基地、基层站所等多方受益,有力地助推了“双减”在县域落地实施,闯出一条县域科普资源整合集聚、同频同振、集中发力、双减增效的科普新路径,为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做出了示范,提供了遵循。近一年的试点示范充分证明,阳信县探索开展的“十全”育人模式,符合县域实际,适合镇域中学。
  全社会资源动员,全学生覆盖参与。阳信县成立了以县镇科协、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基地等单位参与的组织机构,并邀请市科技馆专家参与其中,具体负责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有力地保证了活动实效。同时,组织邀请农技、医院、气象、疾控等部门的科普工作者,深入课堂开展科学授课,通过一年的努力,开展活动40余场次,服务学生达9000余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
  全镇域科普活动,全平台推广宣传。阳信县充分结合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科普教育实践活动。截至目前,组织科普活动5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1万余人。其中,科普日活动——“科创筑梦”助力双减青少年科普研学实践活动,参与人数8726人,线上视频观看人数达310万人,转发量17000余次,点赞9440余人次,位列省人气排行第1位,全国第17位。
  全域科普研学,全面素质培养。阳信县调动科学工作室的集体力量,充分发掘当地科普资源优势,结合青少年科普现状,开发乡土科普教育课程,为“双减”再助力。目前,《粮食安全与种子安全科普研学课程》正在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全行业科普专家库,全方位科普课程包。阳信县努力争取相关科普专家支持,建设服务“双减”专家资源库、“促双减”讲师团等,凝聚力量、共谋发展。目前,已组织相关科技人才、行家里手40余人加入志愿服务团队,面向全县中小学及公众科普应急救援、防控要点、农业种植、花卉养护、发明制作、创意编程等相关知识,组织相关科普活动40余场次。
  全面提高师资素养,全力做好支持保障。阳信县积极争取各种学习机会,加强师资培训,提升科技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如,组织教师参加省“送培到基层”科技辅导员交流活动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信息素养提升活动、省机器人技能培训等。自去年至今,累计申请各级各类科普经费支持5万元,用于相关科技教师培训与科技赛事的保障工作。
  “十全”育人模式的实践推广,实现了多方利益的共赢。从学生角度来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知识和眼界,让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业务水平,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从科技工作者角度来看,通过动员全社会科技工作者参与到学校教育实践中,广泛传播了专业科学知识,实现了人生崇高价值。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通过“十全”育人,解决了当前困扰学校管理的迫切问题,充实了“双减”后学校的管理改革问题。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育是祖国的未来。在当前全面施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县域、城镇教育受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两大因素的制约,只有找到自身合适的发展模式方能实现真正的育人育才。当前阳信县探索的“十全”育人模式,不失为一种契合县域、城镇发展现状的特色发展路径。阳信县将充分发挥县域及乡土科普资源优势,多措并举构建助力“双减”工作协同新生态,全力打造“科普助力双减创新点亮梦想”的良好氛围和区域样板。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