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六步调解”一揽子化解28起“三农”纠纷
2022年以来,滨城区法院办结“三农”案件127件,服判息诉率100%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赵秀志
  “钱都欠了三年了,还款时间不能再拖了。”“签了调解协议,他们还不按时还钱怎么办,法院能保证协议不‘打水漂’吗?”在滨城区法院小营法庭调解室内,崔某达等28名当事人,正围着法官、调解员激烈地争论着。
  崔某达等28人将水稻出售给同一收购方,但收购方未按时足额支付水稻款,经多次催要,收购方给崔某达等人分别出具分期还款计划书,但还款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就中止了。收购方的电话打不通、找人找不到,无奈之下,崔某达等人向法院起诉。
  粮食款都是农民的血汗钱,能不能要回来,不仅关系老百姓对司法的满意度,更涉及社会和谐稳定。鉴于本案的特殊性,承办法官迅速组织办案团队研判案情,按照“三上工作法”和“四力建设”要求,联合特邀调解员、社区党员干部、各村助调员前往各村走访调查,启动了“六步调解”。
  “六步调解”是滨城区法院小营法庭法官们在长期办案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调解工作方法,即按照主动公开信息、现场释法答疑、确定调解合意、释明回款思路、签署调解协议、跟踪回访督促六个阶段,逐步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具体为:调解前,将审判团队、特邀调解员等联系方式现场公开,随时接受原被告咨询与监督,打消了各方心中顾虑;组织双方庭前沟通,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明确争议焦点;围绕争议焦点降温祛火,撮合双方减小分歧,各退一步,形成调解合意;关注协议履行,针对协议标的释明回款思路,保全被告财产为履行协议“兜底”,打消原告疑虑;及时制作调解协议并组织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减少等待环节变数;定期跟踪回访,督促双方按约履行协议,防止调而不解,形成案件回流。
  经过“六步调解”,本案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28起纠纷就地“一揽子”化解。
  怎样才能让法官把案子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不仅办结,更要办好,既要效率,更要公正?滨城区法院找到了“党建引领”这把“金钥匙”。滨城区法院在小营法庭创建了“法正清”党建品牌,推行支部建在庭上、党员奋斗在司法一线上、先进典型示范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办理上的“三上”工作法,推进用组织力焕发向心力、用品牌力增强凝聚力、用标准力增强执行力、用协同力增强战斗力“四力建设”,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切实将党建引领、服务发展的大局思维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法治理念融为一体。
  省人大代表、山东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建峰:“该28起纠纷一次性成功就地化解,为老百姓解决了实际难题,做到了实质解纷和源头治理,真正做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是滨城法院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成就的缩影。”
  近年来,滨城区法院围绕服务乡村振兴精准发力,打造“三农”特色法庭,成立4个“三农”审判团队,设立6处“三农调解室”,立足法庭驻地千亩“滩涂藕”、万亩生态水稻种植基地、中药种植基地等特色农业,联合种植协会开展专业调解,让行里人说行里事、专业人断专业案。“三农”团队采取“三优二深一到位”办案模式,即“三农”案件优先调解、优先立案、优先审理,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深入百姓心头挖掘矛盾根源。2022年以来,办结“三农”案件127件,服判息诉率100%,调解成功78件,调解率82%。
  “滨城法院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化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不断探索完善推进社会基层治理的‘滨城模式’和‘滨城经验’,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法院智慧和力量。”滨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扈炳刚表示。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